这时候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干净最“容易”挣的钱,是稿费。

经过研究齐北辰拿来的报纸,季小冬完全可以确定,此时的她们,正站在历史的拐点,是这个世界的中华,自50年代以后,重新睁眼看世界的发轫。

未来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思想会越来越自由,态度会越来越开放。特别在科学领域,由于此前国内很多领域的基础薄弱,所以,在最初,都是以翻译国外论文著作为主。

也就是说,只要你会点英文,有途径看到国外的期刊,就可以发表成吨的论文。

这是令秃头精们无比羡慕的时代。

到了季小冬这里,选择却有了讲究。

她没有途径去看科学性的期刊著作,也不能把自己从前的论文拿出来直接发表——如果超出时代太多,既不能实验验证,又没有理论基础,很容易被打成“民科”。

她凭记忆选了几个已经“落后”的育种原理,又写了些科普类、技术类的农业生产指导意见,前者准备投几个中不溜的学术期刊,后者准备往《农民日报》、《农科技术》之类的报纸投几篇。

把这些写完,准备装信封的时候,忽然又想起来一个。

找宿舍里初二初三的学姐们借来生物书和一部分试卷,试着出了几道生物“奥赛”题,给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准备投给《中学生生物》。

一切准备就绪。季小冬装了好几个厚厚的大信封。

学校里一个月过一次周末,只有这时学生才被允许离开学校。季小冬好不容易等到一月一次的周末,颜颂回家了,她和常松年一路走到邮局,结果被告知,人家周末也不上班!

虽然邮局门口有邮箱,可季小冬没邮票啊!

两人只好再步行回去。

“老……小冬,你说这些能中吗?”常松年自从知道齐北辰也被小弟们叫“老大”之后,坚决的改了口,不再那么叫季小冬。季小冬问他原因,还说听着跟二流子似的(微笑)。

季小冬对第一次投稿并不报太大希望,只打算试试水,摸摸这时候的规则和刊物刊登文章的套路。

她有心投稿之后研究了下各个刊物的稿酬,中等发行量的刊物,就可以达到千字25元,在这个普通人月收入不超过三四十元的年代,算得上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试试吧,万一呢。”

“肯定能中。”常松年现在是季小冬的无脑吹:“不中是他们眼瞎。”

吹完又开始发愁:“可咱怎么寄出去啊?”

季小冬说:“只能找齐北辰帮忙了。”

常松年一听不乐意了:“那根葱能帮啥!”

“他平时经常逃课,让他逃课出来的时候顺道给我寄了。”

“你别找他!”常松年拉住季小冬,皱眉道:“那根葱不是什么好人,我周一出来给你寄。”

“开玩笑!”季小冬用手指戳常松年的手臂:“你不上课了?被逮到怎么办?要你叫家长怎么办?你还想不想上学!”

常松年松开手,咬着下唇不说话。

唉,季小冬心里叹气,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世界本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