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如果真的要找出一本比《数学年刊》在数学领域更专业的期刊,那恐怕也只剩下瑞士皇家学院主办的《数学学报》。

老实说,在一周左右就得到了回信,其实大大超乎了乔御的预料。

像这种顶级期刊,排队等一审半年,都不算稀奇。

但很显然,这位编辑并没有仔细审阅论文,而是带上了偏见和主观的色彩。十分令人遗憾。

而一篇论文在一家期刊内被拒绝后,修改后再投,通过的几率也会降低很多。就像是女团的回锅肉,哪怕是第二次参加选拔,也很难出道。

乔御摇了摇头,开始在学校内网搜索起《数学学报》的投稿方式。

因为编辑为瑞士皇家学院的教授义务工作,《数学学报》的投稿方式几乎不会对外公开,免得增加教授们的工作强度。

燕大论坛内,投稿《数学学报》的人虽然不多,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有几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乔御一边搜索,一边喃喃道:“我就不信,这篇论文还发不出去了。”

第106章

乔御联系上了很久之前一位发帖的学长, ID叫文在野。

他直接发了一条论坛私信:学长您好,我想知道《数学学报》的投稿方式, 请问可以说说吗?

文在野今年25, 如今正在布莱津理工大学留学。

瑞典和华国时差6小时, 他收到消息的时候是晚上八点。

瑞典是个小国, 但却拥有发达的机械制造业和军工业。

这里的学者、尤其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因为诺贝尔奖的存在,总是备受关注。

除此外, 《数学学报》的存在, 也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增添一份传奇色彩。

毕竟这是数学圈的顶流top1存在。

文在野这些年倒是也收到过不少学弟学妹的咨询,不过除了个别格外膨胀、压根不懂《数学年刊》到底是什么分量的人之外, 是绝对不会来问它的投稿方式的。

文在野不禁把视线挪到了对方的资料上。

这个人比较憨憨,注册信息一概没有隐藏, 因此, 文在野能知道对方叫乔御,今年刚入学,生物系1班。

每个系序号01的班级都有别的名字,比如生物系叫强化班, 数学系叫丘成桐班,物理系叫杨振宁班……能进1班的,通常都是那一年里高考分数最高的一批学生。

有的班里,省状元都有好几个。

但,高考分数700的在500的面前有巨大优势,但是在一群六百多七百多分的人里面, 也就算不得出奇了。

文在野隐约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他百度搜索了一下,意外发现对方竟然还有一个词条。

虽然内容并不多,但文在野看到了比较出名的两条。

第一是之前在网课平台上的任教经历和综艺。

第二是长宁省15年理科高考状元。

高考成绩出来后,还因为长太好看上过热搜……

他终于想起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听过这个名字了。

大概两年多前,文在野本科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老师拿这个人当过随堂案例分析,那时候对方才高一,他们同班的都在说这高中生有点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