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虽然上面给出的周期是4周,但是只做前置步骤和论文上的数据相映照,也能判定真伪。

第三天,在观察完培养皿内细胞的情况后,米歇尔不禁叹了口气。

他的语气充满怜爱:“可怜的威尔逊。”

这篇论文数据翔实,实验过程清晰,就连遣词造句都无可挑剔,明显是大佬出手。

米歇尔一边写着审核意见,一边思考:“会是谁呢?”

“态度严谨,可能是岛国那个实验室。”

“但是论文写的挺好,母语应该是英语。难不成是斯坦福大学那边那个?”

……

猜来猜去,米歇尔觉得都有可能。

“算了,反正只要过稿,就能知道了。”

而米歇尔的确很快就知道了。

在看见名字的时候,米歇尔震惊的无以复加。

这人他认识。

在去年的世界生物技术大会上,也是他首肯了乔御的实验,拆穿了安维萨的学术造假。

说起来,安维萨到现在都还在蹲局子呢。

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出来。

*

期末考试第一天,乔御得到了编辑部的回复,审稿意见是小修。

根据学术界不成文的规定,小修=过稿。

铁板钉钉的。

就算不是小修,而是从结构上大改,乔御咬咬牙,也会改的。

顶级期刊就这么几家。修改至少还有机会,换家期刊,直接被拒稿了怎么办?

乔御把审稿人提出的问题仔细看了一遍,完成修改后传了回去,在三天内得到了回复。

论文过稿了,被排在下一期。

换句话说,下周他就能和自己的论文见面了。

作为顶尖期刊,《科学》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收版面费。当然,也没有稿费。

它的稿费,是承载在这本期刊背后的荣耀,是来自行业内顶级大佬的认可。

世界顶级学者的殿堂,在这一刻终于朝乔御展开了一条缝。

他收到邮件的时候刚考完试,拿着手机在太阳底下,晒的有些晕。

乔御想了想,截图发了个朋友圈。

配文:“幸不辱命。”

他顺带打开了好友列表里王小明的对话框。

乔御:看到我朋友圈第一条了吗?

王小明:刚看到!!!啊啊啊啊啊啊啊!!过稿了?!!

王小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王小明激动的在实验室门口跑圈,恨不得一头扎进未名湖里游个泳。

乔御:嗯,你截图,发给许宣,要是有李院士的联系方式,你发给他也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