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另一边,宋家上房内。

宋老爷子正说起粪肥的事,“去年攒下来的粪肥,都差不多用完了,今年又多了二十亩地,家里看看,是不是在抓几头猪。”

田地种久了,肥力下降,粮食就会减产,肥田,施肥势在必行。

这个时候,没有化肥,粪肥就成了天然的化肥。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攒一个粪堆。说是粪堆,其实里面的东西很杂,有灶坑的草木灰,也有河塘里的淤泥,还有生活污水,可沥腐性垃圾。

这些东西沃在一起,发酵,经过处理,就成了人们说的粪肥。

每年秋收后,上冻前,把粪肥施在田地里,使田地得到休息。经过一冬天的滋养,田地就会慢慢恢复肥力。

宋家去年积攒的粪肥已经在冬天施下,今年又要重新积攒。

“今年家里的地多了,肯定得多抓几头。”宋诚礼道,“要不,就抓五头吧?还有家里的鸡也要养起来。”

“五头?你看看?”宋老爷子询问的看着周氏。

周氏蹙眉,“五头有点多,其他的时候还可以打猪草,冬天的时候,就只能喂麦麸和糠。”

宋老爷子懂了周氏的意思,“咱家今年的地增多,多种些小麦,就有麦麸喂。咱家还可以种几亩地的红薯,红薯藤晒干了和麦麸掺着来。”

“爷,咱家不用种红薯。”宋青苑接过话,“咱家的红薯藤,可以在村子里买。”

去年她和二郎养猪用的红薯藤,除了六亩地出产的,剩下的都是从村民手里买来的。

宋青苑继续道,“红薯藤没几个钱,一板车,也不过十文钱。买上几板车的红薯藤,掺合上麦麸,就是再来几头猪,也够吃了。”

“咱们家的田地里最好都种上小麦。”宋青苑如是说。

-

第246章 宋青茉养鸭

第二天,宋诚礼和叶氏赶着牛车,去了三里屯抓猪。

周氏带着孙氏,李氏,去镇上抓鸡仔。

四郎好奇,拽着宋青苑跟在后头,宋青茉,宋青蓉也跟了上来。

卖鸡仔的街道在镇子的西边,一整条街道上,卖鸡仔的人家很多。

天还有些凉,外面笼子里展示的,都是长大的鸡。

真正的小鸡仔放在了屋子里面。

周氏挑了一家进去。

屋内,各色的小黄鸡,小黄鸭,唧唧唧唧,嘎嘎嘎嘎细细的叫唤着。

“婶子,来抓鸡仔?”问话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

“嗯!”周氏点点头,“鸡仔怎么卖的?”

“鸡仔十文一只......”妇人道,“我家的鸡仔长得壮实,在屋里养个七八天,就能放外面,省事!”

“不过现在天气还有些冷,最好晚上的时候,在抓回屋,过个半个月,差不多就能散养。”妇人解释着。

乡下人家,常年养鸡,周氏几人也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