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愿意牺牲私利,成全天下学子。”
三郎的声音开始哽咽,眼角隐隐带出水光。
沙哑着道,“妹妹身为女子,尚且懂得舍利取义。”
“我和大郎哥,身为一介男儿,自幼饱读圣贤书,岂能落于人后。”
“为一己私利,汲汲经营。”
“大人!”
大郎一拱手,开口接话,“我和三郎是平民出身,家境不富裕。”
“最苦的那段日子,三郎险些缀学。”
“因为家里……实在难以为继。”
大郎摇摇头,往事历历在目。
曾几何时,他们的父亲因为一己私欲,输光了家中的银钱。
还差点卖了三房的堂妹,让老爷子借债还钱。
宋家节衣缩食,但实在供不起两个书生。
宋家便决定,二选一,只供其一。
因为他是长孙,所以被牺牲的只能是三郎。
而他那个时候……钻了牛角尖,被男女事情迷惑了眼睛,行为上……
一言难尽!
总之,往事不堪回首。
“我们经历过苦难,知道读书的艰辛,更珍惜能读书的日子。”
“我祖父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如今的宋家,已能吃饱穿暖,有书可读。”
“我们便希望,天下像我们一样,渴望读书的学子,都能有一处看书之地。”
“书!实在是太贵了……”
大郎有感而发。
一本简简单单的手抄本书籍,就需要上百文。
若是买上几本,就需要一家人一年的吃穿用度。
借债之前,宋家在村里的条件算是好的。
可即便是这样,要买一本书籍,也需要全家人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
而买回来的书,亦被当成宝贝一样供着。
仿似一个瓷娃娃,生怕磕着碰着,弄破了皮。
一想到这些,大郎的心底便止不住的酸涩。
这时,一双手突然伸过来,拍了拍大郎的肩膀。
“生活简朴,历经艰辛,却又能保持赤子之心,你们兄弟做的很好。”
林祭酒的眼里,豪不掩饰的欣赏。
一张脸上挂起了笑意,感慨道,“宋大人,把你们教得很好!”
“老夫虽未与他相见,却在心中引为知己。”
林祭酒是国子监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搞教育事业的人,最大的成就便是,培养出一个个的栋梁之材。
而宋老爷子,把自家的三个小辈教导的如此优秀,林祭酒怎能不心生敬佩。
更是渴望有朝一日,能与其相见,谈谈这教育之道。
林祭酒背过手,沉声道,“从大义上来讲,你们两个年轻人,尚能为天下寒门士子舍利取义。”
“本官身为朝廷命官,又岂能置之不理。”
“从私心上讲,以国子监之名,开办聚友轩,开放国子监的藏书,于教化有利。”
“甚至能让整个大齐朝,文风鼎盛,不至敝扫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