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页

郝处俊顿时迎来了人生中最多的一次挑刺。

朝堂上皆是朝廷大儒,看问题远比他全面。

唐皇有容人心态,但有诸多声音则是借着朝廷臣子的口在传递。

一时间,他脸色潮红,连声开口‘受教’。

“我观状元郎才思敏捷,又擅长引文注典,我们吏部正是需要此等大才。”

半响,有一大臣出面,开始保下郝处俊。

李鸿儒眼睛微抬时顿时见得了曾经的并州刺史,当今帝后的舅父高俭。

这位在并州刺史的职位上功成身退,又回归到了朝廷中心,此时明显成为了郝处俊的靠山。

“历史可明心,也能引导后人铭记先辈之事,若状元郎愿意,吏部有著作佐郎一职虚位以待”高俭道。

朝廷什么部门缺什么人,这并不是唐皇去核查主管之事。

唐皇只是管理这些部门的头头。

相应一些空缺职位有所需求时,都是朝臣提议,吏部审核,按流程造册审批。

著作佐郎是负责编修国史的官名,当下听得李鸿儒好一阵羡慕。

他就是需要类似这样的官职,才有各种方便的可能。

有人力荐去做这样的官职和被动沦落到这样的官职显然是两种概念。

高俭显然是相当欣赏郝处俊,著作佐郎这种职位难有什么出错的可能,只需要慢慢打磨就能顺顺利利在吏部升迁。

他的邀约顿时引得郝处俊连连拜谢,也让唐皇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