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5页

这也是李鸿儒所见极多的情况,不论大儒们如何去著书与理解,都会带上个人的特色,再如何将著的书理解,也难于突破大儒本身的局限。

大儒们和道家高人著书可以成为太吾学舍和道馆的基础典籍,但这些基础典籍离100研读进度有一定距离。

李鸿儒往昔也是通过弥补古典籍才有凑全完整度。

对其他人而言,择一册并不完整的基础典籍研读修行会产生裨益。

但对李鸿儒而言,只有这些典籍的研读进度到达100后修行,李鸿儒才能享受其中的好处。

“那太可惜了!”李鸿儒惋惜道。

“佛祖往昔汇聚了三千讲经人,阐述佛教建教根基之学,为此著成一百八十八册经文,又亲自译过唐文典籍,最符合他的修行,只是那……”

观自在菩萨提及了一桩遗憾。

这也是李鸿儒的遗憾。

他哪能知晓金蝉子将这些经文丢哪儿去了。

他如今也就指望陈祎翻译一些典籍,又看看是否能拼拼凑凑几册用一用。

婆罗门对身体钻研的发展类似于走向妖,但又没有北俱芦洲秘境之主对妖的刻意模仿。

而佛教对身体的钻研则是走了正统路线,专研身体各大窍穴、经脉、血肉、舍利子元神等相关。

这也是李鸿儒觉察佛文经典与道家玄学术法可能的融合之处。

“若是您能让佛祖在东土宣扬佛法,或许佛祖会亲自再译数册唐文的佛典”观自在菩萨小声道。

“这事的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