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长的同事说,“醒了?”
赵旭清清喉咙应了一声,同事递过来一片湿巾,“先擦擦脸,清醒一下,导航到了中原边界,再朝南走就要靠腿了。”
同事说,“二十年前的洪水都没现在来的厉害。”
车厢里有面包、香肠,最多的还是脱水蔬菜和方便面,不过现在他们连生理问题都能克服,自然没时间下车找热水了,赵旭找了一袋吐司,咬开香肠夹着吃,同事相继醒来,前面有人传过来矿泉水。
带头的那个说,“快到了吧?”
货车跑的更快,已经在半小时前交给军队护送了。
他们赶到收费站出口,老大哥指挥他们解决生理问题,每个人发了一米多高的登山包,里面装着酒精灯、简单药箱、通讯器、冲锋衣、吃的,他们就地替换了劳保靴,又沉又重,严严实实的包到脚踝。
向导还给每个人都准备了手杖,他头上包着一条布巾,面部轮廓很深,是少数民族。他说,“感谢你们,这条路断了,走进去不容易,请看好脚下。”
赵旭刚毕业那一年还跟同学骑行穿过这条国道,第一天只骑了18公里,累得在路边宾馆歇了三天,还有人抱怨说,“全都是缓坡,路上的沥青都要热化了。”现在看来还是见识太少,他见过的任何爆破场地也没此次地震来的厉害。
“道路沥青要求标准很高……”但在此次地震影响下,路面全部破裂了,部分路段还形成了一个挤压坑洞,车辆无法通行,他们一路还不断遇到拿着材料过来修补的工作人员,压路机停在土石塌方处开不进来,没有机器协助每一个步骤都很耗精力。
“现在物资运送主要是靠本地的生产系统,空投也是杯水车薪。”
赵旭他们一行跟着向导从小路走了三天,中午睡觉,晚上月亮好会再赶一段路。
向导不让他们夜间睡觉,他说,“走的太累了,晚上温度低,有的人一觉不醒。”这是他带的第八支队伍,他们村子在山谷处,受灾严重,地震伴着山洪,一夜间把很多人都留在了那里,他安置好妻子就出来抢险,因为熟悉山路,部队派他做向导。
“再翻过一座山,就是洪水区。”
他们第二天在山头看见整个城市都被淹没,高层建筑只露出一个头顶,洪水涛涛,咆哮过境。
向导:“这里可以乘船了,祝愿你们平安。”
他们乘着货船穿越整个幽州城区,间或有大鸟跟在发动机后面找准时机吞吃鱼肉,水面浑浊,漂浮着家具、树枝还有花花绿绿的衣物。
开船的师傅有时候见到鞋子还会徘徊一会儿,看看是不是人被冲下来了。
有人说,“怎么这么严重?”
师傅说,“一直下雨,水库决堤,还有水不断灌进来。”幽州城区三面环山,只有一处缺口,现在成了瓮中的王八,雨水只进不出,缺口都爆破好几次了,水位也没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