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岩想到这里,当即叫秦禛去将睡着的小逸安放下,兴致勃勃的抓着他商议起了怎么尽快的将这些农作物推广至全国。
按着秦禛现如今的国情,第一样要推广的毋庸置疑是红薯,毕竟这东西产量最高,推广了能养活的人最多......
秦禛和宋岩一直商讨到晚上,由于秦禛一白天都没有在行宫,有大臣有要事禀报,杨忠眼见秦禛一直不回去找了来,秦禛才不情不愿的回去了。
再接下来的宋岩的日子就丰富了,刚开始就是每天哄着小逸安陪他一起挖土挖红薯,后来红薯种子挖的差不多够用了,他就让人在他院子里挖坑将挖出来的红薯一个个的摆放进去施上人工肥,用最单薄紧密保暖的布料给他盖起来培育红薯秧,在这过程中他挨家挨户的去找这村子的里的村民跟他们签订协议,让他们今年地里都不要种别的东西了,他租用他们的田地和人力种红薯,然后将他们召集起来教他们种植红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这一忙碌就过去了两个来月,红薯秧也长好了,宋岩便让人从秧田里将红薯秧□□分发给那些村民,让他们带回自家田地去种,第一波红薯生长过程中,结过实不重要,尽量的多剪些红薯秧下来,栽种夏季的红薯。
宋岩小时候是听家里的大人说过的,红薯分秧子和条子,也就是用红薯生根弄得秧苗结出来的红薯,和种在地里的红薯蔓藤上减下来一节节的藤条插在地里重新长出来的红薯的区别。前者水分少,比较面,好吃,但是不宜存放,后者水分多不怎么好吃,但是存放的时间比较长,可以放在地窖里过冬,第二天弄做红薯种子。
宋岩就主要收集后者,前者从地里抛出来就送给了那些村民吃。
宋岩忙碌的同时秦禛也没闲着,科举制度发放下去,郡县城一层层考核下来,春闱殿试过后,无论文臣武将秦禛都收罗了一大堆,之后便是教导训练这些人一点点上手朝廷事务。
当树叶再一次从黄变绿,这些人已然成了秦禛手下能用之人,各司其职,在短短六个月内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秦禛的力捧代替了原来的老臣,成为了朝廷的中流砥柱。
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对现在的朝廷心存感激,只恨不得为秦禛上刀山下火海,但要说他们最感激的却还是他们大多数人甚至连一面之缘都没有的宋王后。
他们本就是尧国的子民,自然没少听说王上之前的暴行,而王上现在对他们可以称的上仁慈的善待都是因为宋王后,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公平公正入朝为官的机会都是多亏了宋岩,否则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得被那些有钱有势的官员和地主打压,是宋王后给了他们这些平民百姓一条活路,光宗耀祖的发达之路。
而这便是秦禛一开始要的效果,眼见时机成熟,秦禛当即决定了要宣布宋岩和小公子并没有死,当年只是被云游到王都的大师带走了,因为大事有言王后命中有一死结,必须要将他的死讯告知天下才能度过,他这次宣布了王后的死讯,如今王后和小公子都已经被大师治愈了这一忽悠鬼的说辞。
然而还没来得及宣布就被宋岩拒绝了。
宋岩站在家门口看着漫山遍野的红薯秧培育田,闻言漫不经心说:“回宫着什么急啊?等我的红薯秧都培育出来再说,现在回去了我不放心。”
简而言之王后沉迷种田事业,无瑕进宫,容后再议,退下吧!
天天夜夜日日盼着迎接王后回宫的王上秦禛:qaq
已经两岁大多的小逸安拿着一块烤红薯路过,瞥一眼自己老大不小了还装可怜父王抬手在自己白白嫩嫩的小脸蛋儿上一划一划的撇嘴:“丢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