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半月,就往慕宣房里塞新人,择了个翰林家的小女儿丁氏做继室。
慕宣无法忤逆,心中苦涩,新婚当夜喝了许多酒,旁人一个不留神,便不见了他,急忙去寻。翌日才发现他倒在一个丫鬟怀里,慕老太便顺势将那丫鬟抬做了姨娘。赶走了凤娘,又给儿子找了一妻一妾,这口气才终于顺当。
秦嬷嬷早已在佛堂里静立许久,那雨声啪嗒,听的心神不宁。好不容易听见慕老太停了木鱼声,才轻声,生怕惊扰了佛祖,惊扰了她:“澄义府那边也传了涝灾。”
慕老太手势微顿,面露慈悲:“让厨子备半月素菜,莫添油腥。”
秦嬷嬷应了声,小心道:“那太太……那凤娘,走时可是往澄义府的方向……”
见她没什么动静,秦嬷嬷暗叹果真是人走茶凉,凤娘为人儿媳尽心伺候五年,却落的前脚走,后脚就被婆婆忘的一干二净,瞧不出半点情义。
慕老太并不作答,敲了半晌,才开了口,声调颇淡:“她已非我慕家人,生死与我何干。少爷那边如何?”
秦嬷嬷又是暗自叹气,答道:“那送凤娘离开的车夫,到如今也没个消息。当初您让他改了送走的路线,凤娘离家时少爷也给了不少安置的钱财,奴婢怕……那车夫夺了钱丢下凤娘。”否则又怎会一个准信也没。
慕老太微微蹙眉,暗想这倒也好,车夫不回来,慕宣想找凤娘,一世也寻不到了,又叹:“谁能想到天灾突至,老天莫怪我狠心,不过是她命薄罢了。”
简单两句,听的秦嬷嬷浑身寒凉,亏得是吃斋念佛的人,心思,却可算狠了。就是可怜了她自小看大的少爷,可怜了凤娘呀。
&&&&&
澄义府连连受灾,饿殍遍野,百姓大量迁徙。
远离这里百里外的地方,虽然连日落雨,却因地势较高,未受水涝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