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古今文经之争?儒学专家,助辩爷一臂之力!

大军师联盟 恒安德佩 3463 字 2022-11-21

望着司马徽离开的背影,刘辨暗暗松了口气。

如果当真可以把郑玄征辟入朝,那么对于教育体系的贯彻落实,有百益而无一害。

毕竟,在东汉末年时期,能够得到古今文经学者共同认可的人,屈指可数,而郑玄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堪称泰山北斗。

“老师。”

但是,刘辨依旧心有余季,心中暗问:“咱们这样不顾一切的把古今文经学者征召入朝,按照之前的解读,岂不是要引发大战的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

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从西汉末,便出现了古文经、今文经的争斗。

今文经以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古文经晚出,以战国时古文字书写,同时,经文的字句,篇章及解说也有差异。

此外,古今文经对于孔子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

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

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古文经学视孔子为史学家,将五经顺序定为《易》、《书》、《诗》、《礼》、《春秋》,按时间顺序排列。

当然!

这些都是一些形式的不同。

而真正产生斗争的根本原本,乃是利益之争。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想要入朝为官,当需考核五经掌握程度,换言之今文经学便是从此垄断了汉朝官职。

而在西汉末,王莽篡权,提出“王田”的主张,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利用《周礼》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以为现论依据。

《周礼》属于古文经,古文经学的地位,因此得以提高,平帝时,又立五个古文博士,以与今文经学对抗。

随即东汉初,刘秀利用谶语巩固政权,即位后,倡今文,废古文,立今文经十四博士,再次确立今文经学在官学中的统治地位。

但是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古文《费氏易》、《左氏春秋》置博士,却遭博士范升反对,与韩歆等争论,并奏《左氏》错失十四事,不可采三十一事。

自此,古今文经斗争不断,两派学者各种打嘴仗,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想让各自所学经文,成为朝廷的官学,以期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而在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天下各大学者同样开始博采众长,今、古文之争遂有平息之兆。

而现在!

刘辨要普及教育,要提倡科举,就难以避免会遇到相应问题,古、今文经之争必将再次浮出水面,甚至斗争远超前朝。

如此,刘辨焉能不担忧?

“辩爷放心。”

可军师联盟却是态度平澹,甚至言词之间,自信满满:“你收集的一些古今文经资料,已经有专家在研习,而且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专家让你不限古今文经学者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一场古今文经大战,不经历一次大的斗争,是很难确定咱们的官方教材。”

“灵帝时期有熹平石经做官方教材,而咱们同样要搞个类似的东西,不仅要兼容古今文经的精华,甚至还要彻底平息古今文经之争。”

“只有把官方教材搞定了,咱们才可能把教育按照小初高,由浅入深,逐渐普及下去,否则普及教育就是个屁!”

刘辨急问:“专家有把握吵赢这帮家伙吗?他们可是成天鼓捣这么些玩意,估摸着早就融会贯通了,现代专家还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当然!”

军师联盟自然明白这一点:“专家已经料到这一点了,但选择这样,不仅是要为辩爷统一教材,更重要的是,还能帮现代专家理解古人眼中的经学。”

“至于能不能吵得赢,其实关键在于双方的气势,如果今文经气势强,古文经必然落于下乘,若古文经气势强,今文经必然落于下乘。”

“辩爷可以组织一次辩论会,由古文经、今文经派代表出战,而将郑玄、司马徽等古今文经兼修的大家,当作裁判,派人记录双方论点论据。”

《剑来》

“专家可以针对这些论点论据,以及郑玄、司马徽等人的专业总结、点评,进行分析,争取求同存异,由辩爷你代表皇权亲自下场,先把第一版教材搞出来。”

“同时咱们答应,一年后,或者两年后,修订一次教材,双方约定继续辩论,这样可以逐渐消耗双方,同时提倡古今文经兼修,最终将其成功糅合,彻底平息古今文经之争。”

“只要这次辩论会圆满结束,那么对于辩爷而言,不仅仅解决了教材问题,更折服了天下大儒,为普及教育算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尼玛!

刘辨佩服得五体投地。

专家不愧是专家,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

这种让历代帝王头疼的问题,到了专家这里,却成了可以利用的东西,甚至是由上到下,将普及教育的问题,更加深入。

“受教了!”

刘辨悬着的心,这回算是彻底放了下来:“正好!现在戏志才还兼任公车署,先让司马徽征辟天下大儒,等曹操拿下汝南,戏志才走马上任,司马徽再接班。”

“哦对了。”

军师联盟忽然想起了什么,提醒道:“戏志才因为没有经历过农耕,所以专家给他配了一些帮手,充当郡守的属官。”

刘辨同样有此顾虑:“我也有此疑问,结果忙起来就忘记了,我现在拿笔记录,咱们一起商量一下,看配谁比较合适。”

“好。”

军师联盟应一声:“辩爷记录一下,有王景、司马朗”

刘辨提笔开始记录。

长平县。

城外。

狼骑大营。

此刻,中军大帐中,吕布正站在一幅简图面前,皱眉沉思:“这是本将军依据今日实战,画出来的狼群战术示意图。”

“虽然,此一战咱们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了对手,但从我军内部的配合而言,似乎还有些不尽如人意。”

“今夜唤尔等前来,主要是想让大家畅所欲言,彼此聊聊真实的想法,毕竟这是咱们狼骑自组建以来,狼群战术的首次实战应用。”

自从吕布拿到了皇帝陛下赐予的狼群战术,每日皆在研究,甚至时常与徐荣等人探讨至深夜,对于狼群战术的掌控,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

可是

吕布本以为数月以来的演练,狼骑已经成功掌握了狼群战术,但当实际应用时,依旧与自己想象中,差之甚远。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吕布打心眼里不服气,他发誓一定要啃下这块骨头,好让自己在南阳汉庭,真正有一席之地,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代替。

当下,大将韩当率先横出一步,欠身拱手:“既然将军让我等畅所欲言,那么韩某便先说两句,权当给大家提供个思路。”

“好。”

吕布肯定地点点头:“义公直言便是,我等必洗耳恭听。”

韩当叹口气,回想今日的作战,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末将以为,大家都太想表现自己,而忽视咱们各自的分工。”

“其实,末将自身也有这个毛病,当初从缺口杀进去的时候,便总想着尽快诛杀贼将,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由此导致冒险突进,身后将士难以及时跟进。”

“幸亏今日的对手阵型以乱,如果换做旁的对手,尤其是草原上擅长骑射的乌桓、鲜卑,他们是一定会抓住这个缺口,进行反打的。”

对于韩当的自我检讨,以及提出的问题,吕布同样有所触动,同时又会从皇帝陛下给出战术中,领悟到全新的东西。

“恩。”

吕布饶有兴致地点点头,轻声道:“这恐怕便是狼群战术中,自我须服从集体的意思,义公将军,你这一点提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