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路,她们都没有捡到以前那样大堆的棉花。
张够很是遗憾道:“她们怎么不丢棉花了呢?”上一次去棉站送棉花,捡了那么多,多过瘾啊,一家就分了五十斤呢。
要是再捡一次,这次就不分给队里,自己和妮儿拿着,在家里让婆婆分,那她怎么也能自己分五十斤呢。
这样就可以送回娘家去。
莫茹道:“现在不丢可她们根本不去拾,也差不多。”这一路上有好些地的棉花都白瞎在地里,看得人很是心疼无奈。
有几次张够忍不住,虽然不远处的棒子地里有人掰棒子,她还是想下去拾,结果发现都沾满了碎草根本摘不净加上时间关系只得做罢。
莫茹告诉她,现在大家不丢棉花的一个原因是不用女人们自己往棉站送棉花,而是棉站下来收。
公社书记柳红旗传达新指示,男人都去炼钢家里只有女人力气不足,所以不能去棉站粮站送任务,就让棉站和粮站组织人力和车辆自己下乡收。
现在棉站每天都派人骑着自行车下乡转悠,看哪个生产队的棉花超过四百多斤的,就去检验,如果含水率等达标,就让她们打包。
打包好了放在队屋里下一次就有车来拉。
红旗公社有几百个生产队,棉站要想转悠完也得好些天,基本就是每天都挨村检验收棉花,忙得很。
粮管所也是如此,每天都有人下乡收公粮,玉米是最主要的,搭配秫秫等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