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又给他装了几根大葱,一小罐鲜酱,用包袱包了,小七接过去就笑嘻嘻地告辞。
他也是骑马来的,出了门,把包袱往夹袋里一放,就跟秀瑶和姥爷告辞,然后打马跑了。
老柳头还有点回不过神来,“这些后生真能干,小小年纪就骑马飞跑,县里乡下的来来回回的,一点都不打怵。”
秀瑶笑道:“姥爷,你去过县里吗?”
老柳头摇头,“没机会去。”
秀瑶道:“姥爷,下次咱们也去看看,你不是说县里点心铺子都说咱们的面好吗?咱早点把水磨坊开起来,到时候磨面又快又好,县里需要多少咱也赶趟儿,就让他们来咱们这里买面。”
老柳头笑道:“这是个好主意。咱先去看看那十来亩地,然后合计合计种什么。”
据老柳头判断齐家那十六亩地位于杨柳村后头,土质还算肥沃,而且靠近水源,不旱不涝,非常好的良田,种什么收什么。
可等他们到那里看了看,老柳头改了判断,他道:“可惜了,这地前几年使得太厉害,施肥不够,已经变瘦很多,要再种也得养。”
秀瑶想了想,肥料不是问题,他们多沤肥,是可以改变土地质量的,这地原本不差,只是过度利用中间养养就好了。
她想种棉花得锄草间苗、打心打杈子,还得拾棉花,拾棉花的时候指尖都戳烂了,去年秋天拾棉花手上戳的倒枪刺现在都没好。要是种花生,虽然期间不用怎么维护,但是收花生的时候也麻烦,先扒再摔,还得川地耘地,最后还得拿小镢头刨地捡花生。老秦家都是夏天捡麦子,秋天倒果子(刨地里散落的花生)。而高粱的话种多了也没用,又不是要等着用秫秸绑把子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