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事定下来,因为是邻村,隔得不是很远,徐家父母找时间来了一趟。
大家也都算熟人,相谈甚欢,没有平常谈婚论嫁,要聘礼嫁妆的那种吵闹嘈杂,更不用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什么。
想想差点将闺女嫁给那么一户人家,现在再看徐家,柳氏就觉得各种好,起码知根知底,公婆兄弟嫂子什么脾性,大家都知道一二,以后过日子,就能心里有数。
秀娴这样的直爽性子,没有坏心眼,但是那爽直的性子如果不是了解的人,只怕一时间人家也难以接受,说不定还以为她是故意耍横呢。
所以,柳氏夫妇算是放了心。
不过他们也尊重秀娴的意思,要等后年成亲,毕竟,今年徐振宜去了灵山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回来的,起码要来年底。
转眼进了冬天,日子好了,生活富裕了,这冬天也不难熬,反而觉得有滋味。
大冷天的,屋里温暖如春,地窖里塞满了蔬菜水果肉蛋的,衣食丰足,怎么过都觉得舒坦。
因为秋天玉米丰收,原本养一两头猪的人家也开始养三四头,家家户户都养家禽牲畜多了。而且再不舍得,也能弄一点粗拉的玉米糁子喂猪,总比只吃谷糠要上膘。
都觉得年底肯定可以多卖点钱。
秦三顺家因为自己还秧了地瓜,所以觉得粮食充足,就买了十来头猪。
三婶逢人就说自己家托秀瑶卖猪,给十五文,结果她自己卖了二十二文,还说都是这个行情,下一次人家还要,有多少要多少。还让那些人也尽管把住留着,到时候她让那人连他们的猪一起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