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们说的一斗究竟是现在的多少呢?
唐朝的最常用的容积单位是“斗”。还分“大斗”“小斗”。关系如下: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其中,大斗:1斗=现在6000毫升,小斗:1斗=2000毫升。
酒的计量一般是用小斗。
由此可知,李白喝大约2000毫升(4斤)酒,就可以写出很多诗来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是“海量”了。
那么他们说的“斗酒十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买一斗酒,得花“十千”,也就是1万文铜钱,相当于10贯铜钱,10两银子了。那么究竟是多少?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呢?
我们来换算一下:
2013年1月5日的国际白银报价是604元克(买入价),606元克(卖出价),我们就取整数600元来换算吧。
唐朝的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42克,那么:1两白银=426=252元人民币。李白他们喝的酒买2000毫升要用2520元,等于630元1斤(500毫升),就是今天看来,也是比较好的酒了。
再来看杜甫喝的酒:300文钱相当于03两白银,也就是756元人民币1斗,1斤的酒钱是19元,跟李白他们喝的酒,价钱竟然相差了33倍!看来,杜甫此时真的不是“下岗职工”就是“无业游民”了。
其实,唐朝的物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差别很大。特别在不同的时期,物价差别可以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但李白和杜甫都是同时代的人,两人还至少见过两次面。所以可以拿他们喝的酒作一个横向的对比。
在研究古代经济制度和物价水平时,一般衡量不同时期的物价指数就用大米来作为参照物。最新最快更新
唐朝的时间跨度是289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物价是呈现阶段性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跟当时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政权农业手工工业的发展稳定兴衰变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整个唐朝时期,物价最低是唐太宗贞观年间。1斗米竟然只要三四文钱就能买到!唐朝1斗米的重量约有现在的625公斤,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25元人民币,也就是二毛五分,用1元钱,甚至还不到1元钱,就能买到625公斤的大米!一毛六买1公斤大米!简直便宜得让人吃惊了!
如果我穿越到唐朝贞观年间去,用我每月3000元的工资换成白银,竟然可以买到18750公斤大米!如果按照2013年1月5日bj地区450元公斤的米价再穿越回来全部出售,不计运费人工费等开销的话,能卖到84375元(换句话说,我现在3000元月的工资相当于在那个时代可以过上84375元月收入水平的生活)!刨去成本3000元,这一趟,就能净赚81375元。得,下一步“生意”干脆买辆轿车开着再穿越回去,直接卖给爱游山玩水的李白好了!李白在买单的唐玄宗面前一忽悠,准能卖个好价钱。
我们来看看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唐朝各时期的大米价格:
《新唐书》卷51《食货志》说:“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也就是说,在唐太宗贞观初年,用一匹绢,才能换到一斗米。说明那时候的大米还是很贵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说:“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也就是说,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丰收了,流落到外乡的人都回归家乡,一斗米的价格才有三四文钱。
《新唐书》卷79《魏徵传》里也说:“帝(太宗)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到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由于大唐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再加上天灾,大米的价格一下子比太宗贞观时期飞涨了百倍,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如《资治通鉴》卷203记载:
“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
“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