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

桂娘子闻言更得意了。

秦一听了便也拿起了筷子一试,他倒没说什么,但很快的,那碗抄手就见了底。

桂娘子显然是个健谈的,就在秦如薇用餐过程中,就滔滔不绝的东家长西家短的说起来,各种市井消息也是极灵通。

“妹子是来镇子买啥呀?都看不中么?”桂娘子见秦如薇他们两手空空的,便笑着问了一句。

秦如薇本想应是,但转念一想,道:“也没旁的,我想盘个铺子,走了这半天也没瞅着有吉铺,桂娘子您常年在此,可知哪有铺子转让?”

桂娘子一拍大腿:“哎哟,这可是打瞌睡碰着送枕头的了,你可真问对人了。”

秦如薇双眼微亮:“桂娘子的意思是?”

“就我那死鬼的一个旧友,在椿树胡同那有个极小的铺子,本是卖布的,是他爹给留下的,到他手里也守不住,那铺子别说挣钱了,不赔就偷笑了。这会子,他老母又得了重病,就想着把铺子租了卖了,一家子回乡下买个十来亩田,总有些出息,也不至于饿死了。今儿才把公招给贴出来了。”

“椿树胡同?”秦如薇微微歪头。

“小姑,就在西街匣子巷那边。”秦一提醒道。

“这小哥可说中了,就在那匣子巷旁,极好找的。”桂娘子说道。

秦如薇哦了一声,又道:“我们倒是想去看看的,不知桂娘子愿不愿意做个中人给拉个线。”

“这有啥的?我这摊子平素都过了酉时一刻才收。”桂娘子也是爽快之人,道:“不过见和妹子你投缘,左右现在生意也淡,嫂子我今儿就早些收了吧。”

秦如薇立即感激地道:“那可就感念嫂子的情分了!”

桂娘子确是个手脚麻溜爽快的女人,说干就干,又有秦如薇姑侄俩帮手,很快就收了摊子,风风火火的带着他们去了椿树胡同。

椿树胡同位于西街,那边的商铺不如东街的商铺繁华物贵,但因为价格不贵,而且,西街那边杂货铺子,酒坊,食肆也一应俱全,所以来往的人也并不少。

秦如薇一边听着桂娘子介绍周边,一边打量着,如今虽是下晌,但来往走动的人也还多着,也有小贩在吆喝叫卖。

椿树胡同位于西街的西北角,在朝阳大街的匣子巷边上,胡同并不大,只能容得下一辆马车出入的宽度,两边是青砖墙面,而胡同口面对大街的第一位置,则是一家点心铺子。

才进了胡同,一阵酒香就扑面而来,秦如薇微愣,看向桂娘子:“这酒香?”

桂娘子一笑,道:“香吧,这胡同的尽头,就是松记酒铺,那也是百年字号了,你也别小看这胡同窄小,慕名来买酒的,也不少呢!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不就是这个理儿?”

秦如薇恍然,难怪呢。

不消片刻,秦如薇她们就来到一家铺子跟前停下,抬头一看,入目的是一块歪歪斜斜的快要掉下来的牌匾,上面用红漆写着的刘记布庄几个大字因为时间的风霜,早已褪了色。

所谓人靠衣装,一个人的形象首先就会先看其的仪容仪表,干净整齐,才会让人耳目一新,若是糟蹋不修边幅,任你再美,形象分也会大打折扣。同样道理,一个铺子,也需要形象,你可以不修整精致,但总要拾掇整齐干净,才会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牌匾,那是一个铺子的面子,你连牌匾都要掉不掉的样子,里面的东西有多好?很多时候,门面功夫是必要的,因为这里是古代,可没有什么小资非主流颓废美一说。

走进布庄,秦如薇就摇了摇头,其实这铺子方位也挺好的,坐北朝南,光线也充足,可铺子里头却是乱七八糟的,那些布更是堆得凌乱,架子上还蒙了一层灰尘,让人生不起购买的。

“刘兄弟。”铺子里没人,桂娘子不由冲着柜台边上的帘子处吆喝一声,对秦如薇道:“后头还有个小院子,这会子怕是在里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