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皇陵守墓日常 兰拓 878 字 2022-11-26

夏小桥亲率全城僚属于城外十里坡迎接,给足了这些名士的面子。

跟着侍卫们过来的三名南书院代表,其中一位竟然是南书院山长杨邺的亲子,大名杨鲲,旁边两位都是南书院的执教,一名刘和宽,一名宋捷。

许是这些年经常被各方势力招揽,这些人一开始对于夏小桥等人的热情还习以为常,也算不上多么热情,可是,越靠近青城城门,看到附近官道上的百姓面带笑容、生活富足,城外的商业区也十分繁华,人群中更有身穿制服的官府小吏维持秩序,市面上竟然连个地痞流氓都看不到,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杨鲲等人相互对视一眼,紧抿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他们一抬头,就看到了城门口城墙上那一溜字体特别大、特别醒目的告示栏。

几位名士顿时走不动道儿了,站在城墙底下,三个人静静地看完了上面张贴的各种安民、福利告示,杨鲲、刘和宽、宋捷三人一转身,对着夏小桥郑重一拜。

夏小桥知道,南书院搬迁一事,十有八九算是成了!

第137章 意外进阶1

这几天,青城但凡读过几天书的,胸口处都仿佛藏着一把火!

原因无他,天下文人心目中的圣地,鼎鼎大名、辉煌了数百年的南书院,要搬到青城来啦!

一想到自己今后在家门口就能聆听到名士们的讲课,一些南书院的脑残粉甚至激动的彻夜难眠,恨不得第二天醒来,就能看到南书院的名士们出现在城中!

据黄狗儿听到的消息,现在城门口所有酒楼茶肆靠街的雅座已经全部被人给包了,有的家境富裕的甚至一包就是一个月,生恐错过了名士们入城的一幕!

如果说这些名士脑残粉是激动的彻夜难眠的话,那么,那些家里恰好有适龄儿童急需入学的,几乎可以说是恨不得亲自去给名士们拉车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交通极度不便,只有家里特别有钱,又或者孩子特别能吃苦的,才能去南北书院读书,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家里的孩子还必须聪颖好学有天赋,不然人家书院根本就不收。

现在好了!南书院搬到青城,哪怕家里的孩子不够聪颖呢,先去学堂里听他个几年讲学,再去报考南书院,也更加有把握呀!而且就在本城内,一点也不必担心孩子在外面奔波吃苦。

因此,在看到夏小桥张贴的关于修建南书院学堂学舍、急需招募一批壮劳力这条告示之后,周边的农户们蜂拥而来,不但如此,连城里一些人家也表示可以免费替城主府修筑书院,南书院能落户他们青城,这可是造福后代的天大好事啊!

夏小桥觉得,这几天整个青城的老百姓走路都开始打飘儿了,路上碰到的时候,头颅也是高高昂起,整个人跟凯旋而归的大公鸡似得,别提多骄傲了。

这就将一座有着数百年美誉、桃李满天下的书院给搬过来了?夏小桥还有些不敢置信,毕竟被命运的后妈虐了这么多次,突然间天上掉下来这么一大块热腾腾的馅饼,他都有些不敢接了。

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城主府客院内,“替父考察”的杨鲲手心里也是潮潮的,捏着父亲亲手给他的一方褪色的圣旨,杨鲲心中百感交集。

原来,当日侍卫们除了带着夏小桥等人的亲笔信和名帖之外,一同带去的,还有数百年前北越开国大帝亲笔书写、赐名南书院的圣旨,只不过,他手里的,应该是保存在皇宫内的存档,也不知道黄狗儿是从哪堆故纸堆里搜检出来的,圣旨上已经被虫子蛀了好些个洞洞,不过,上面书写的内容倒还算清楚,也正是因为这一份被南书院精心保存的赐名圣旨,杨邺才特别命自己三子中为人最机灵的杨鲲前来青城查探情况,如果青城现在真的是在先帝后人手中,那么,只要这后代行事不是特别出格,他们南书院就不得不因着这份渊源襄助青城一派。

事实证明,杨邺不愧是个在乱世中也不肯吃亏的老狐狸,他们,赌对了!

这些时日,虽然杨鲲并没有拿出这份圣旨与夏小桥密谈,可是,从他们在城中走访中,无数次听到的“皇陵军”、“皇陵护卫队”等词句中,杨鲲已经可以断定,即便接管青城和陵城的这位夏城主不是姜家嫡系后人,也必定和北越皇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于,杨鲲年轻的脑子里还有着一个非常可怕的猜想:会不会这夏城主是先帝遗孤,因为北越灭国,为求自保,所以才改名换姓,以夏小桥这个名字重新联络旧部谋求复国?他仿佛记得,北越皇族中,确实曾经有一名来自民间的夏贵妃……

可是,一想到那夏贵妃是前前前北越皇帝的贵妃,杨鲲又是一阵头疼,这夏小桥要真是贵妃流落在外的子嗣,怎么也得传了好几代吧?还能算是姜家的嫡系血脉吗?

“哎呀不管了!索性等父亲大人来了,都交由阿爹定夺吧!反正阿爹素来多智。”杨鲲自暴自弃地将自己连同圣旨一起投到被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