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皇陵守墓日常 兰拓 1249 字 2022-11-26

樊僵尸一路带队北上,除了收复失地、剿匪之外,顺便也解救了一大批被豪强土匪奴役的黎民百姓,这些人多年被盘剥奴役,别说土地了,连房子都早已经不是他们自己的了,一听说跟着樊练的军队南下,不但可以分到土地,还能有饭吃,这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纷纷卷着铺盖、拖儿带女地一路跟了回来。

“怎么不让他们就地安置呢?”陈家望疑惑道。

“那里,很快就会变成战区了……”夏小桥叹息道。

他们扩张的太快,樊僵尸的铁甲军威慑力十足,那些北地豪强,已经注意到他们了。就算对樊僵尸有足够的信心,夏小桥也不想拿这些无辜百姓来冒险,因此,将他们迁移出战区,挪到大后方的根据地来,既是保护他们,也是替他们找到一条新的活路,还能解决他们的军粮供给,简直是一举数得。

陈家望了然,他倒是没想到这一点,按照从前那些豪强的行事作风,越是靠近地域边界,越是不能空着,反而要挪些百姓过去,战时也好随时就地补充兵源,像夏小桥这样,快打仗了,反而将备用兵源撤回来保护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正是因为这份对黎民百姓的爱护,才让他叹服追随不是吗?

夏小桥倒是没想到他这一举动又在僚属中刷了一次好感度。樊僵尸传信过来,说是后面跟了足有四五万的流民,粮食眼看着就不够了,急需沿途补充军粮,夏小桥无暇他顾,急忙和陈家望商定了沿途郡县可以分配多少流民,这些流民又需要配备多少救济粮,办户籍分田地的新政要如何重新调整,和之前本地居民的分田政策又要做何区别……一时间忙的晕头转向,几乎连饭都没时间吃。

姜元祯看着心疼,然而这条路是小桥自己选的,他知道夏小桥的性格,既然将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不做到最好是不肯罢休的。因此也只能命人做了些滋补的汤羹每日照三餐投喂。

还没等第一批流民抵达境内,一眨眼,就到了夏小桥在这个世界长大成人的重要日子了。这里和夏小桥他们那个时空的古代差不多,不过,成年礼的时间提早了两年,大概是因为人均寿命不长的缘故,男子满18岁时就可以行冠礼,即加冠,表示“这个娃娃终于熬过了容易早夭的年龄、长大成人啦”,行冠礼,就标志着男子可以娶妻了。

得知他们家城主大人竟然这个时候才十八岁,众人都惊呆了!还是崔氏一直记得夏小桥的生辰,这也是北越灭国后,当初他们留守皇陵时,偶然在一堆被丢弃的户籍册子里发现的,崔氏一直给记着,这个时空的人对于一个人的生辰八字还是非常重视的,不管是成人礼还是娶妻甚至老死,生辰八字都是很重要的,总不能人都没了,墓碑上连生卒年都写不清楚吧?没有生辰八字,连说亲都要被讲究点的人家挑剔呢!

因此,在夏小桥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崔氏已经和黄总管一起张罗着替他办一场盛大的成人礼了。

现如今夏小桥可再不是当初那个在皇陵里差点饿死的前朝罪奴了,不管是南书院众师生还是崔氏等亲随,对于他能夺得天下都抱着极大的信心,简直快变成脑残死忠粉了。

身为整个西南片区现在实际上的掌权人,夏小桥如今坐拥十二城数十万黎民百姓,外加一个南方顶级学府南书院,还有盛产铁矿的赤水城,已经算得上是称霸一方的豪强了。这样一个实权派人物的成人礼,想当然的,必须要大办!

听说自家关门弟子竟然还没成人,杨邺也是愣住了,随即一脸的牙疼:人家还没成年呢,就把自己三个儿子给比到了尘埃里,这要是再用心培养个十年,一代明君可就指日可待了!

坦白说,收这么一个弟子,可比人家收一百个一千个弟子骄傲多了!

因此,杨邺也主张要大办成人礼,同时,对于“夏小桥”这个非常随意的名字,作为人家老师的杨邺也表示了不满:从前怎样我不管,既然做了老夫的关门弟子,将来或许还会登顶帝位,“小桥”这么个乳名就不能再随便乱叫了,不说“号”吧,“名”和“字”必须得正经起一个了。

崔氏闻言也是一脸感激,她最担心的就是夏小桥没有一个正经的长辈,往后说亲成亲什么的都要吃点亏,现在好了,自古以来,师父师父,没有父亲,正经的老师可是和亲爹一样的,更何况,杨邺出身旧族杨氏,本身也是当世大儒,更是鼎鼎大名的南书院山长,再没有比他更适合替夏小桥主持成人礼的长辈了!

夏小桥不比一般的弟子,杨邺深知,以夏小桥如今的实力,即便挥师北上还需要一些机缘,可是,在这西南边陲,可以说是妥妥的土皇帝级别了,给他取“名”和“字”,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为了表示慎重,杨邺沐浴更衣,整整在书房里想了两天,这才定下了自己替夏小桥选定的“名”和“字”。

这一日,恰好是十二城郡守回青城议事的时候,陈家望提前与众人约好要参加夏小桥的成人礼,众郡守也携带了家眷和一众僚属前来捧场,整个青城张灯结彩,简直比过年还热闹,青城那些受了夏小桥好处的店家,更是借着这个机会联手在城内城外办起了庙会,引得四里八乡的都跑过来看热闹。

得亏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的话,光是暴乱就够夏小桥这个主人忙活的了。

不过现在,作为这场盛宴的主角,他正乖乖坐在房间里,看着府里的侍女在一边替他整理成人礼的礼服呢。

这礼服是崔氏特意找了几个城里的顶尖绣娘,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功夫做出来的,看到成品的时候,差点闪瞎了夏小桥的一双狗眼,那束带上面,光是鸽子蛋那么大的宝石就镶嵌了十几颗,更别提各种帽子靴子束发的头巾等等,夏小桥光是看着就觉得头疼,这么多繁复的衣衫,要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话肯定穿都不会穿!还好师母和崔婶婶派了几个侍女过来帮忙,咳咳!他们家陛下最恨夏小桥看女人,因此平日里他们屋子里伺候的一改都是面貌平凡的小厮……

有姜元祯这个气场强大的“城主夫郎”在一边虎视眈眈,几个来帮忙的侍女也不敢多话,战战兢兢地帮夏小桥将每样服侍的用处、如何穿戴、加冠的时候顺序如何等一一说明,这才垂手退下。

“我亲自替你穿。”姜元祯看到侍女们如此识相,也十分满意,决定回头每个人都赏赐一个大红包,这才站起来走到夏小桥身边,亲自替他穿戴起来,冠礼上的其他代表成人的“三加”之礼,要等到山长等长辈在正式的冠礼上才能戴上,然后还要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算具备了择偶成婚的资格。

“总算等到自家小夫郎成人了!”看着眼前恍如明月般皎洁的温润君子,姜元祯满足地慢慢抱住了夏小桥,等到冠礼结束,他就立刻命人准备婚礼!从前在皇陵里一个人过了几百年也没什么感觉的姜元祯,第一次感受到了度日如年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