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页

皇陵守墓日常 兰拓 1111 字 2022-11-26

冬季的赤水河上浮着一层淡淡的雾气,仿佛在冰天雪地里揭开了一个热水瓶盖子一般,两岸的空地被白雪覆盖,不时可见拿着夹子出来套兔子的流民。虽然有夏小桥命人分发的救济粮,这些俭省惯了的老百姓也习惯于尽可能多地将宝贵的粮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寻常家里吃的,依然是黑面熬成的面糊糊,里面加点干菜或者麸皮之类的,这些人出来套兔子,大概是准备过年的时候给家里添一道肉菜罢?

“大人,网拖不动了……”正倚在船舷上看风景呢,那边负责看守拖网的阴兵侍卫过来禀报道。

“装鱼的木桶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了三十只木桶,都预备齐全了。”

“好,命人起网。”夏小桥抱着妖王殿下很自觉地闪到了一边,他身上穿着名贵的熊皮斗篷呢,他要是站在这里,只怕那些人根本就不敢起网。

那几个渔民也是经验丰富的,闻言和几个侍卫商量了一下,并没有一口气将拖网提起来,而是慢慢往上拉,拉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水面上已经开始有大鱼跳出水面,试图摆脱拖网。

只见几个渔民训练有素地伸出鱼叉,将试图跳出来的大鱼一叉子叉住,拖上来丢到旁边的木桶里,再继续拿叉子等在一边。

夏小桥看了一会儿就看出门道来了,大概是他们这一网里面的鱼太多了,如果强制性拖上来的话,很可能将渔网挣破,几个渔民拿着鱼叉等在那里,就是要把渔网里那些劲儿最大的大鱼先叉出来,慢慢拖行一会儿,等拖网里面的大鱼挣扎的没力气了,再一鼓作气拖上来。

果然,大概是这赤水河中以往从来没有人用拖网捕鱼,即便夏小桥命这些渔民将拖网的网眼放大了许多,一网下去,依然捕了差不多有一百多条大鱼上来,这么高的捕鱼效率,让几个职业渔民也大吃一惊。

原先预备的三十个木桶显然不够用,那些大鱼个个都有夏小桥胳膊那么长,最长的差不多都有一米了,个个膘肥体壮,如果不是有这么大的拖网的话,一般的小渔船根本拿它们没办法。

这些捕上来的大鱼里,大部分都是青鱼、草鱼、鲤鱼、鳙鱼这些大鱼,看到草鱼,夏小桥就忍不住想到酸菜鱼,这种寒冷的天气里,来一锅热腾腾的酸菜鱼,再贴上一圈面饼子,焦黄的面饼子配上香浓的鱼汤,简直不要太美味!

“姜大哥,不如午饭迟点吃?我给你做酸菜鱼还有酥炸鱼片吃?”夏小桥偷偷捏了捏毛团子的小肉垫。

“咪呜~”妖王殿下也有点馋酸菜鱼了,今年夏小桥太忙,很久都没有给他做这道菜了,还有酥炸鱼片,这么新鲜的鱼片,炸出来肯定鲜嫩酥脆,特别好吃!

第164章 冬捕2

因为妖王殿下表示他立刻就想要吃到酥炸鱼片,于是, 夏小桥只能和一个恰好住在附近的渔民商量了一下, 午间就去他们的渔村歇个脚, 顺便吃个饭, 等吃完饭再带着鱼回城。

这渔民唤作王大郎,是赤水河边王家村人,村里因为积年的繁重赋税和拉壮丁, 跑的跑死的死,原本只剩下十几户人家, 后来夏小桥的移民政策出来后, 周围陆续有一些外地来的流民落户, 如今的王家村虽然名字没改,但早已不是王姓族人聚居的村落了,虽然如此,但因为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替作坊种菜或者做活, 日子倒比前朝好过得多。

听说城主大人路过,要在他们村子里歇个脚, 村长王老头激动的差点从土炕上跌下来, 多亏了城主大人好心,教他们做土炕,今年才没把他这把老骨头给冻死, 城主大人又说了,凡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免去一干税赋徭役等, 每个月还有两斤粗盐并三十斤黑面的“老年人生活补助”,村里的老人谁不说他们城主大人是神仙下凡?

那王大郎跟着骑了快马的侍卫回来报信,王老头立刻让家里人将上房打扫了出来,又命人去村子里买鸡蛋、买肥鸡大鸭子,只可惜王家村只是个小渔村,没的地方买肉,只能悻悻作罢,让家里人赶紧做些热乎的饭食出来款待城主大人。

一时夏小桥等人下船上岸,选了几条青鱼、草鱼带上,又命人从船上的储物仓里取了几袋子黄米和黑面出来,又让黄狗儿给村长拿了几两银子,让跟着来的侍卫和船工们在村里搭个伙,这才借了村长家的厨房,给妖王殿下炸鱼片去了。

新鲜的青鱼去皮剔刺,片成薄薄的鱼片,裹上番薯粉、盐水、鸡粉和蛋清等调制的白浆,待油锅烧热后,将鱼片往浆液里一蘸,下油锅滚几下便可出锅,吃的时候,可以蘸上他特制的酱料,或者撒上些胡椒粉,考虑到妖王殿下尊贵而又敏感的鼻子,夏小桥果断配了一碟子酱料递过去。

妖王殿下看了看碟子,再看看自己的毛爪子,不情不愿地化成人形,坐在简陋的农家饭桌前,一片一片地拈了鱼片蘸酱吃。这种刚从水里捞上来的新鲜大鱼,肉质鲜嫩肥美,外面一层挂浆酥脆,再加上夏小桥独家秘制的鲜香可口的蘸酱,吃一口就停不下来,到最后,整整一条约莫三十斤重的大青鱼,被妖王殿下和夏小桥俩人吃的就只剩下一条鱼骨头了。

青鱼的鱼皮非常有韧性,夏小桥也没有丢,决定带回去试试做凉拌鱼皮。午餐吃了太多鱼,俩人也没有吃别的,喝了两碗村长家熬的黄米粥就饱了。

让人意外的是,别看这王家村地方不大,这里做的辣豆子却意外的好吃。所谓的“辣豆子”,据村长说,从前村里穷,寒冬腊月的总吃黑面野菜馒头蘸酱,大人孩子都受不了,后来他们发现,将干豆(也就是黄豆)煮熟后,拌上黑面、粗盐发酵后晾晒,再装坛,撒入辣椒粉进行第二次发酵,最后出来的“辣豆子”香辣可口,寒冬腊月的时候,夹几个“辣豆子”就能吃光一大碗黄米粥,吃完浑身热乎乎的,在没有土炕、缺少木炭的冬季,吃完“辣豆子”整个人都热乎了。

临走的时候,夏小桥以每坛100文的价钱,从村子里买了十几坛“辣豆子”回去,准备自己吃外加送人。

除此之外,夏小桥还命人在村里大概统计了一下全村的劳动力,冬捕一旦开始,大批的冬捕鱼肯定需要人来处理,到时候就让村里的人都去帮忙,也好趁着这个机会给家里人赚点过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