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石头分析还不知道呢,一分析陈依依才发现,这同一块的五花肉每一处的质地都不一样呢,王氏到是好刀工,每一片切的大小和厚度几乎没差。
真是看不出来呢,果然高手在民间,陈依依难得的对王氏刮目相看了。
切好肉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腌才是这道菜好吃与否的关键。
古代的调味比较单一,但好在都是纯天然的。
只见王氏拿出一个小的土瓷碗,加上一汤匙的盐,从橱柜里面端出农家人人会弄的辣酱,舀一大勺,却不加进去。王氏的手轻巧的一斜勺子,辣酱里面红色的酱汁就倒入了土瓷碗,王氏面带自信的微笑,将之前舀出的辣酱重新倒了回去。
只用酱汁不要酱?陈依依还真是小看了王氏,弄菜还真是有自己的小窍门呀。
按说腌的话,有了盐和酱汁,还应有其他的香料吧,可王氏只是把昨天晚上吃剩的大肠的油再倒入了碗里面就直接将土瓷碗里的腌料倒入了装着肉的大碗里面。
用筷子搅拌均匀,就把装着肉的大碗放入了跟新的一样的蒸笼里面。
一旁的刘氏只管按照王氏说的管着火候,并不多加言语。
接下来的王氏就要处理梅干菜的,这个梅干菜基本属于半成品的食物了,王氏也只是简单的把干菜切成了适当的长度就放下了。
不过陈依依却注意到,王氏并没有把梅干菜放在一旁,却是将干菜倒入了冷水中浸泡着。
做好这些,王氏就没有再在梅菜扣肉上面费功夫了。
看着王氏拿出之前处理好的另一半猪大肠,陈依依知道今天又可以吃的美味了。
期待归期待,但是陈依依的主要目的不是梅菜扣肉而是这猪大肠的数据。
看了看日头,感觉也没过多久呀,怎么看样子都是快中午的样子。
陈依依很是疑惑,不过陈依依知道,自己今天又是睡到自然醒,居然也没人叫她。仔细的想了想睡的屋子里面的窗子方向,该不会……陈依依突然觉得自己今天肯定是起晚了,难怪,一直以为还是早上,还以为今天是陈老爷子的生辰所以饭准备的早呢,看来不是这样啊……
那边王氏,在小灶旁边已经生好了火,并没有如陈依依想的马上就做猪大肠,而是把猪大肠拿了出来而已。
洗干净了手,王氏淘起了米,淘好了米,倒入鼎锅里面准备先煮饭。
这个鼎锅陈依依是知道的,现代多是电饭煲,自然是没有其他的煮饭方法,可从小生活在农村里面的陈依依却是知道的,这个鼎锅就是陈依依小时候老家人最常用的做饭工具。
这个鼎锅是铁做的,一个球的形状,但是上半部分没有球的盖,换做了平的锅盖,两边起是连成拱形的提手。这样子的鼎锅做饭很是好吃,烧出来的锅巴别提多香了,而且不同于用锅蒸的饭,鼎锅做饭烧到一半看见米差不多是煮的半好了,就要倒米汤,是个技术活儿,然后再继续的烧一会儿饭才算好。
虽然步骤是麻烦了一点儿,但是做习惯了也觉得挺方便的,尤其是倒米汤虽然是要练一下,可这个倒出来的米汤不同于现代那些卖的米汤,那个米香四溢,喝的一个字就是纯!
在旁边看着,王氏熟练的煮饭,倒完米汤一会儿,王氏将鼎锅放到了小灶后面的一个孔上面,用前面火的温度闷着。
拿出平常用的锅,涮一下,放了上去。
煮饭的同时王氏已经准备好了炒大肠的东西,这边锅一烧热,油便下锅。
伴随着锅里面热闹的声音,王氏紧凑不紧忙的动作,比之昨天更香的味道从厨房四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