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江海之路(二)

“陈总兵可否说一下,现在的漕运是个什么情况,如何管理的?”

目前漕运最繁忙最热闹的是大运河,毕竟贯通南北,漕粮和宫廷运输占了一大部分,除了这些之外,明代商贸逐渐发达。

徽商是茶叶贸易起家,晋商是盐业起家,丝绸,陶瓷,各种当地特产,都在这条大运河上繁忙的运输着,随着大明越来越繁盛,这些商贸活动不断的增加。

由于文人对商人的不重视和商人的“恶名”,商人们虽然赚钱,但是地位不高,风评一般也不好,渐渐的也出现了一些个商人集团,集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慢慢的也开始用集团的力量来增加自己的利益。

但是就是这些人,是赋税的大户。

虽然文人抑制商业,但是朝廷需要赋税,需要民间资本的增加,这是阻挡不住的,所以就算在抑制之下,这些年永乐盛世,商业活动还是在不断的增加。

士族门阀多也有靠山,依靠着大靠山又找一些小的在各个关键环节的官员,以现银或分红的形式来进行捆绑,这也形成了一整条利益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时漕运商业体系主要的税款有四种,商税、船钞、抽分、门摊税。

商税是根据物品售价征税,运河上光是商税的收税站就有两百多个,生怕逃了。

单单这些收税站的维持就得不少人,不少薪俸,当然就是这些收税站的小吏最容易被门阀们买通,收受贿赂。

毕竟这些门阀塞的钱可比小吏们自己的薪俸要高的多。

船钞根据船舶大小以及运载总量分类,从北平到杭州分五段收费,就算是空船从头到尾走一次也得8两银子。

抽分是对造船材料的收费,以实物缴纳。

门摊税,是对城镇商人货栈和货摊征收的许可税,非朝廷粮食贡品,要流入市场商铺,都需要征收这项税款,这也是偷逃的重点项目,负责收税的小吏们漏报,少报,就可以减免不少的税款。

朝廷对于商贸的压制是显而易见的,普通的商船若是全额缴纳,装的又只是当地的特产,从应天府到北平,这税款可能要到商品成本的五六层甚至更高。

士族门阀们通过一些手段,将数量少报三四层,又逃过门摊税,就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进入其他城市的市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垄断,小商贩根本无法和他们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