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裴之涣本就是同一个人, 是以这座洞天同样完全接纳了他, 与他心神相连, 他隐隐感应到了莫不臣身上浓重的杀意,便知晓今日很难善了,他必须提前出手斩杀莫不臣。
其实如今不是杀死莫不臣的好时机,原因是他很难出手:一来他只是清玄仙尊的一道虚影,仙力不及真身多矣;二来他来自未来,如果要改变影响重大的过去,譬如亲手杀死莫不臣,力量将会遭受极严重的压制,对上莫不臣时至多剩下一成。
而莫不臣的力量则在鼎盛时期,如今的他还没有失去人心,全天下都遍布着他的信众,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愿力,转化为他的神力。
两相比较下,他斩杀莫不臣的可能性其实不高,否则能杀他早就杀了,而莫不臣一旦未死,就定会集天下之力截杀他和裴之涣,到时裴之涣也将随他一同身殒。
所以在清玄仙尊看来,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徐徐图之、韬光养晦,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他将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教导裴之涣,待时机成熟时,他会为裴之涣抵挡雷劫,助他突破至渡劫期,与莫不臣一战。
何况裴之涣若能斩杀莫不臣、拯救整座大世界,便可获得功德无数,于他今后成就金仙也十分有利。
清玄仙尊垂下眼睛,无声地叹息,只可惜如今情势迫切,这些设想都无法实现了。
为了不连累裴之涣和卿卿,哪怕他今日彻底消散,也要拼尽全力斩杀莫不臣,或者至少将他重伤,令他数百年内只能陷入沉睡无法苏醒,给予裴之涣充分的成长时间。
清玄仙尊抬头望向那灼灼盛开的桃花林,忽然产生了强烈的预感:一旦走出这方洞天,他就再也回不来了。
但他沉静的面容没有显露出丝毫不安或留恋,目光一如既往,对裴之涣和桃卿说:“我不能直接在日长小界斩杀莫不臣,否则我们两人相冲的力量会使整个小界破碎。”
“最好的地点是上界,譬如白川河的位置。但之涣不出洞天,我便无法使用仙术挪动洞天,所以稍后我先出洞天,抵挡莫不臣的道术,之涣出来后,我就会发动术法将你与莫不臣移到上界,再行斩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