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篇 第一百三十八章 无为有处有还无

一生唯信佛法的僧侣率先发难:“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

这句话意思是说,遁入空门之后,才知道人生种种,不过一场虚无。

贫苦交加也好,荣华富贵也好,不过如水中月般虚幻,一碰就碎。

国子监那位集儒学之大成的老祭酒这样应道:“汝之所为,有所为而为,吾之所为,无所为而为。”

这句话便有些晦涩难解,能够即刻就听懂其中要义的听众寥寥无几。

瑰流也是请教了国师,才懂了老祭酒这句话的意思。

“??儒家追求现世功利,不是以本心的目的去做。相反,之所以去追求现世功利,追求现世的幸福,是因为这件事本就应该去做,它自己便是自己的目的。”

所以老祭酒也就是在说:“你佛家告诉众生要苦修,方能极乐,世俗欲乐是恶果,好衣、三餐。多眠等是世间贪欲,必须持戒寡欲,离此绝非佛法。你本心向佛,这便是你本心之欲,便是有所为而为,难道这就不算是你们口中的贪欲?”

看似无懈可击,僧侣却这样回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的当作真的时候,真的则是假的,如果所有人把“没有”的事物相信了,那么“真有”的事物就被当成不该有的事情了。

对此句,老祭酒不再针锋相对,转问别处。

而这场被写进诸多法门的儒释之辨,最终是那位老祭酒吵赢了。

但是瑰流至今记得国师的说法,这场儒释之辩其实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老祭酒赢在了台面上,僧侣赢在了台下。老祭酒的学问尚未跋扈通天,那位不知从何处来的僧侣也没有真正大彻大悟,所以都不能真正代表两家之学,故而这场辩论只是两个人的学问胜败。

瑰流之所以会想起这么一桩百年前的辩论,是因为刚才小丫头的自言自语。

一个人,受尽苦难,是应该主动作为,努力追求现世的幸福,还是应该隐忍苦修,等幸福来敲门?

儒家说,受够了吃野菜啃树根的生活,那就努力,争取吃上大鱼大肉。

佛家说,你不能吃鱼,这是贪欲!你要苦修,持戒行功,最后你自然会吃到极乐世界的“大鱼”。

一个注重现世的幸福,一个注重来世的幸福,到底孰错孰对?

瑰流既不笃信佛法,又不是儒家门内子弟,所以不好妄下结论。但是以一个正常人的脑子来思考问题,地上有钱不捡?白送上门的姑娘不要?明明鲜嫩的鱼肉就摆在眼前,你非要啃那皱巴巴的干粮?

瑰流蹲在小丫头面前,少见地极为认真:“你可是公主殿下,大鱼大肉不吃,非抱着个干粮不撒手?”

小丫头撇撇嘴,说道:“公主难道不应该是吃惯了山珍海味,想吃些不一样的吗?”

瑰流哑然失笑,想想自己妹妹自小在皇宫长大,不像自己这个当哥哥的还远游过几次,受过几回苦。可就是那样生活优越的公主,也没有说皇宫饭菜吃腻味了,要啃块干粮尝尝鲜啊。

何况,你这个小丫头片子哪里享受过一天好日子,这才刚刚吃饱几天饭呐,就暗暗告诫自己要满足,不能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