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出现在屏幕上,并向四周放射出波浪般的条纹,它们都在缓缓移动着……
中间的第三颗行星,也就是地球,虽然被摧毁,但只能说四分五裂,还是有这样大的质量源存在着。
“这应该是水星、金星一直到海王星这八颗行星。中间没有太阳,因为太阳的质量不在搜索范围内。”
汤姆逊教授解释道,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画面,感到十分好奇。
第一百零五章 神秘引力源
这一台外星造物的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只要输入不同的参数,就能跳出不同的画面结果。有趣,非常有趣……于易峰不停地试验着,如同玩一件新鲜的玩具一般。
种种画面,充满了另类的天文学美感,因为其观察对象是引力波,看上去如同一个个波纹般的放射源。
实际上,人类就置身于这样叠加态的引力波中。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着。引力是四大基本作用力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235103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放在宏观尺度,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唯一的一种力。
最强大的引力,其强度远远超过强相互作用,连光都没法挣脱,连中子星都会被撕裂!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积少成多的奇迹,从最小到最大,从最弱到最强。引力可以说是屌丝走向人生高峰的奋斗典型。
就连许云进这种不懂科学的人,也沉浸在美丽的画面中。
于易峰发现,这台望远镜甚至能清楚地“看见”几亿光年外的东西,还可以从画面上大致估算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及距离。
不过因为引力波实在太微弱的缘故,这台机器依然有它的极限。距离越远,对电脑的计算量以及观察物体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
简单测试了一下,几亿光年外的东西,只有恒星、中子星、黑洞这样的大质量源才能被观测到,对其他小不点的行星就无能为力了。
距离越近,测量的精度也就越高,一光年以内甚至能“看到”小型的陨石以及彗星!
不过这台望远镜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之射电望远镜,它没办法看清具体的画面,只能用一个个波纹状的圆点代替。也就是说,它只能观测到目标的位置以及运动状况。
好吧……无论怎么说,都比人类的望远镜清晰了无数倍,至少人类的望远镜,没法“看见”任何被星球挡住的东西……
“绿光文明的飞船非常庞大,质量应该不小,而且距离我们比较近……应该能清楚地观测到。”汤姆逊教授在屏幕上列举出一系列数据,慎重地说道。
于易峰点头:“那么试试看吧,塞德娜星的质量是多少?”
下面就应该干正事了,他们花了这么大劲,就是想要监控绿光文明飞船的。
这才是要紧事,看不到对方的飞船,人们就没有任何安全感。
“塞德娜星质量级别,应该在1020千克左右。而绿光文明的飞船,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材料以及相关结构,质量无法准确估计……”
汤姆逊教授沉思了片刻,在纸上写下一行数据:“它的直径在150千米,暂且认为……其整体密度稍微轻于水,质量级别大概在1014-1016千克左右。反正它应该不会像诺亚号那么轻。”
这台望远镜的观测对象,至少要几百亿吨起步,也就是1011千克。像诺亚号这种体积庞大,质量又只有几百万吨的飞船,实在太小,肯定没办法观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