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页

深空之下 最终永恒 599 字 2022-11-30

于易峰不敢怠慢,连忙接通。

这个男人在屏幕对面急匆匆地说道,语气狂热:“舰长,我们发现这群赤炎角人已经有了初等数学常识!虽然还没有严格地公理化,但咱们播放的内容,根本不可能难得住他们!”

“太简单了,对他们来说还是太简单了……”

说着,他还翻开了捕捉赤炎角人时收获到的东西,“你看,这些树皮一样的物品,其实是他们的书籍!那个最大的部落已经形成了简单的文字系统……这是三角形,这是圆!这些应该是数字……我们推断,和我们一样是十进制的。”

于易峰愣神一看,这些歪歪扭扭的东西,应该是用指甲刻上去的,但毫无疑问是文字。

一个没有火,还在吃生食的文明,竟然发展出了文字,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他愣神了半天,才感叹道:“看来我们小看赤炎角人了啊。不过教学难度上,暂时还是不要大幅增加,还有一些小部落,应该没有文字吧?”

“他们先得熟悉我们的阿拉伯数字。”

“这些食物就当是福利吧!”

两人再随意聊了一番,都是有关于语言文字的破译、今后的教化工作等等。

看得出来,朗逸费博士对这些红人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挂断电话后,于易峰表情一凝,很快就召开自己的智囊团成员,商讨这方面的内容。

一个文明在这种原始时代,几乎是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既诞生了这么大的部落,又诞生了文字以及数学,必然有其根本上的优越性……那就是智商。

“聪明是必然的……连铜器都没有的文明,竟然跨越性地发明了数学,他们的脑袋一定比较聪明。”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比土著蜥蜴强……智力等级可能更高。”于易峰从目前已有的信息,一条一条地分析道。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改造呢?全方位的社会改造。既要保证忠诚度,又要保证他们的上进心,我们并不需要一群没有活力的奴隶。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这种事情事先已经讨论了好多遍,当正主真的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是兴奋地不得了。

做一件事,肯定要因地制宜,不可能一招吃遍天。针对这些赤炎角人的特性,一个个新颖的观点被提出。

首先说话的是生物学家罗曼,他列出一大堆生物学上的数据。

那批还冷冻着的赤炎角人,成为科研工作者最好的实验对象。

诺亚号的医疗水准已经非常发达,只要还吊着一口气的红人,大多数被救活。但还有少量受伤严重的,冷冻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

对于不幸死去的个体,生物学家们就算手段通天,也没法起死回生,只能把他们顺手解剖研究了……

“这群赤炎角人主要生存在低重力环境,平均身高约16米,最大的个体高达2米。他们的内部骨骼分布和我们完全不同,主要在身体的四周,形成一种支架样的构造。器官与器官间,以一种韧带样的高强度物质相互连接。”

“韧带构造反而变成了主体,骨头是次要的,这种结构使得体格极度强韧,可以承受极度巨大的瞬间压力。在合适的重力下,他们最高弹跳奔跑速度,在每秒四十米以上!当然他们也可以在较高重力以及高气压下生存,只不过会不太适应。”

罗曼博士说到这里,周围泛起了一阵小小的讨论声,赤炎角人的身体素质,比人们想象地还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