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和学校有关吗?和家长的冷漠有关吗?还有别的原因吗?都值得探讨。
这个探讨,就是媒体需要的流量,最好能形成社会爆炸性话题。
自我意识的池尔满心不舒服,另一个不是他自己的却兴奋十足,拨出一个电话:“喂,是我啊……对,报道不错……网络上怎么样,有没有按我的吩咐把那些加进去……”
那头似乎说了什么,主编的笑容淡了,语气充满不耐:“有什么关系,谁管你真假,把那些都加上去,老师说同学说邻居说,谁会去一一追究,网友不需要事实,只要他们自己心里的真相明白吗?”
池尔的自我意识忽然顿了顿,最开始的不适中夹杂出一些无奈。
最后一句话很难听,他自己却真正的体会过。
他也好,其他人也好,天生自带立场,这个立场,和出身、生活环境、经历都有关联,比如,他是普通人,某天看到两个人打架,一个是富二代,另一个是和他一样的普通人,他心里第一想法会是——这个富二代不是好人,打人。
后来得知真相,先动手的其实是和他一样的普通人,他还会暗戳戳的想,也许是富二代先做了过分的事,惹得人家动手。
他年纪小的时候是如此,渐渐大了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人的自带立场,其实是挡在眼前,隔绝真相的最大阻碍。
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哪怕事实已经证明自己错误,依然能找到千百种理由。
通俗的说,人本质就是双标的。
主编挂掉电话不久,手机响了起来,接通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笑:“哦,你是那位同学的妈妈啊……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孩子这么小……”
池尔的那一半意识哪有半点遗憾,面上带笑,语气倒是配合的很沉重:“我们也是根据采访到的消息报道嘛,这不能怪我们……”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笑容从他脸上隐去,语气也没之前热络:“你别胡说,我们不是野鸡媒体,不会瞎报道的……”
灵魂中有一半被这个主编支配着,池尔只觉得难以喘息,他甚至想伸手给自己来上一巴掌。
那头主编已经从讲升级为吼:“随便你,报道就是这个样子,你丫头没了又不是我们害的,我很忙,恕不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