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弥薇不敢再往里走,拍了几张照片就退了出来。往回走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走岔了道,拐进了一条窄窄的巷子里。

巷子的路面铺了些碎砖,打补丁似的乱七八糟地镶嵌在土路上,看上去实在算不得好看。但是巷子地势不高,可以想象在下雨的时候这些碎砖会起到莫大的作用。

巷子窄且长,两边的人家门户相对,几个老太太坐在门口台阶上一边摘菜一边闲聊,还有两三个光着屁股的毛孩子在巷子里跑来跑去。

弥薇觉得这才是她期望看到的乡村画面,见摘菜的阿婆朝她看过来,忍不住举起了相机示意了一下,“阿婆,给你们照张相行吗?”

几个老太太都和善的笑了起来,“照吧,照吧。”

弥薇拍了几张照片,又给跑过来好奇看热闹的幼童拍了个特写,“照片回去了才能洗,到时候我给你们寄回来,就寄到村头客栈,能收到吗?”

摘菜的老太太从背后摸出一张小板凳给她,一边请她坐一边笑着说:“来参观陶瓷厂的吧?村里就老魏家开了客栈,他家生意好啊。”

“是啊,”弥薇出来转悠就存了要找人聊聊的心思,阿婆的这个小板凳简直递到她心坎里了,“听老板娘说是新修的房,外孙给修的——他家外孙也是下河村的?”

“哪里,”阿婆直摇头,“城里人,以前也没来过,听说是三花有本事,能挣钱。”说到后面一句,她脸上带上了一些莫名的神色,几分羡慕、几分怜悯还有几分隐晦的鄙夷。

弥薇随声附和,“是哟,老板娘说她闺女能干呢,就是对家里有误会,不爱回家。”

“误会啥啊误会,”阿婆对这种说法很是不屑,“三花娘的心眼子都偏到天上去了,老魏家啥好的都是两个儿子的,一提闺女就是赔钱货。”

另一个老婆婆也说:“我亲眼见的。下雨天,俩儿子在家里窝着,三花一个人背着背篓上山去割猪草……山前山后几个村子加起来,谁家这样对待闺女?”

弥薇之前听老板娘说女儿嫁了个老瘸子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现在听几个阿婆你一句她一句的说起老魏家不把女儿当人的种种行径,倒也没觉得意外。

这样的成长环境,魏昭仪几十年不回家也没什么奇怪的。

弥薇对魏昭仪生出一种由衷的敬佩。

从这样的家庭出去,一直走到那样的高度,这当中还不晓得吃了多少苦。反倒是魏冬阳有些拎不清,弥薇心里忿忿的嘀咕,钱多得花不完了?竟然拿来给这些人!

这可都是欺负了他亲妈的人!

第30章 魏三花

弥薇生了一会儿闷气,回过神来时听对门的阿婆正好说到魏三花嫁人的事,“……也不知咋想的,给闺女挑这么个人,又老又丑就不说了,还爱喝酒,一喝就打老婆,三花那两年没少挨打,我有一次看见她那胳膊,哎哟,青一块紫一块的,都没块好肉。真作孽哟。”

弥薇身旁的阿婆附和,“可不是,要不是这人死得早,三花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

对门的阿婆把摘好的青菜码在竹簸箕里,头也不抬的叹了口气,“吴老头死了又有啥用,摊上那样的爹娘,硬把孩子逼到豆腐巷里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