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其实绝大部分事务早已通过奏折的形式呈到内阁,辛勤的程太师也早已亲自给这些事务下了意见。极少部分则被挑选出来,呈到皇帝面前,让皇帝抄一遍程太师的意见。

所以大正殿上的大朝会,其实议不了什么事。

但大朝会每次又搞得一本正经。因为不搞,有人是要闹事的。

朝中有一种官员,非常难搞。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文官,又以御史为首。他们还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叫“言官”。

言官,说白了,就是提意见,挑刺。说政策不好,说执行不好,说态度不好,反正,挑着角度说不好。

一个挑不出别人毛病的言官,一定不是一个好的言官。

一个挑不出重要人物毛病的言官,也一定不是一个好的言官。

在大靖朝的历史上,早先,言官们最爱挑刺的对象,是皇帝。因为给皇帝挑刺,才显得自己这个“刺”有份量。总不能去骂宫门口的小太监今天走路姿势不好看吧,这就太没挑刺的高度和深度了。

但随着大靖历史的慢慢发展,皇帝们对言官越来越不屑,以及不上朝的次数越来越多,言官们挑出去的刺,好像扎进了棉团里,言官们就有点没劲了。

他们找到了新的挑刺对象,就是权臣。

靖神宗的《神宗实录》里曾经有写到过。神宗皇帝之所以不上朝,还能把权力牢牢控制在手里,就是因为把言官们用得好。

他就有本事,让言官们不骂他,专去骂权臣。

把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一个个骂得抖抖索索,办事都生怕办错了,万一被骂个祖宗十八代,自己就算当个权臣,也要遗臭万年啊。

但是到了弘晖朝,事情又有了些变化。

言官们挑皇帝的刺,皇帝听不到;言官们挑权臣的刺,危险性很大。挑到程太师的反对派,程太师立马笑眯眯赏你一颗糖;可你要不小心挑到程太师团队里……

不好意思,程太师脾气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