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从太上皇那里得来的教育便是要以农为本,农桑乃重中之重。要是换成太上说不定还会斥责赵元邑一番,可是皇上却不同,他虽是个跳脱的, 却同时也是个不墨守成规的,皇上一开始觉得商业兴旺并不是什么好事,可是后来仔细一想,只要税收在手不就成了吗?商税的钱上来, 夏秋税再往下降一点, 也不怕没有人种地。
于是皇上欣然答应了赵元邑的主意, 下旨让户部彻查大魏上下的路况, 等搜集完了,该修的路都得修,至于用的钱, 就用赵元邑那两间铺子里赚来的钱好了。
反正朝廷不亏就是好事儿。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好在如今赵元邑赚回来的同样不是一笔小数目,那那两间商铺后头的库房都有十来间,每日早上装货入库房, 晚上清空,每日如此。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商贩没有抢到货。那些东西做出来之后,底下不是没有仿照这样式来做的,只是赵元邑那两件铺子占了先,又扬了名,且还带着官府的标识,所以卖得极好,远非一般仿造之物能比的。
这钱本来就是白得来的,如今修了路也算是还之于民了。
因为这事儿,户部最近忙成了一团,上上下下都忙,忙得无暇顾及张家跟王家的破事,也无暇顾忌三皇子到底在太庙里头待了多少天了。
赵元晔在里头足足待了三天。
他身为皇子,虽说来这里是为了罚跪的,可是太庙里头的宫人却也不敢真正地难为他,衣食住行还是如往常一样,只是每日要跪上两个时辰,余下时间则需闭门思过。
赵元晔确实是在思过,自然也极为后悔,他后悔的不是做了这件事情,而是做的不够隐蔽竟然叫父皇察觉出来了,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叫旁人看了笑话。
赵元晔的小心谨慎比之德妃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暗暗叮嘱自己,此番出去之后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再让父皇挑出一丝的错来。父皇已经已经偏向赵元邑了,若是他再不按照父皇的性子来,来日父皇真厌弃了他那可就迟了。赵元晔反思过后,觉得他如今向父皇悔过还不算迟,且打定心思等他出去了之后,便立马向父皇请罪。
只是赵元晔打算的好,却没皇上打算的好。
皇上本以为赵元邑这会拿出来的,不过是个小玩意儿,那曾想到这东西甫一露面,立马震得朝中上下全都沸腾了起来。
如今也算是盛世了,少有动乱。即便有,也不过就是边境那些地方乱上几个月,等大军过去威慑过后或是打上几仗,那些人便又缩回去了。武将没有什么太多的用武之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文官踩在他们头上。如今火炮一出,首先坐不住的就是武将了。
赵元邑跟李尚书立马就被众人围在了中间询问不停。
皇上见他们这样子实在是不像话,便呵斥道:“闹哄哄的,像个什么话!”
下头的礼官也觉得这些武将不像样,语气不好地地说了他们两句。
要是平常,这些武将说不定还会还两嘴,可是今天不一样,有了这样大的好事儿众人也都没有了再吵架的心思了,只盼着早点将这火炮试一试,看他威力到底如何。
皇上也正有比意。一时早朝也不上了,连忙带着满朝文武去了跑马场。
跑马场后头是一片大草地,宽阔得很。除了这个地方,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给他们试了。毕竟李尚书发话,说这个火炮射程极远,威力巨大,等闲的地方都不能试的。
待到了草地,赵元邑先让人放了几个木牌子在远处,距离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