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商税比起他们挣的钱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皇上担心这些人一有钱了就想着买地,这样的话土地兼并势必愈演愈烈,得想个办法让他们把钱花到别处去。
父子俩这不又商议了一番,在赵元邑的劝说之下,皇上也觉得让大商贾们将钱投到海船上是个好主意。
只要不留在大魏,不会对土地有影响,一切都好说。
没过多少日子,朝廷便又推出了一系列发令,允许民间私自制作海船,将船作为私产,与土地同等重要。只是这些船造好之后得官府登记造册,只有官府登记挂牌的船才可以自由出入大魏。另外还有诸多规定,都与出海有关。条令虽多,可众人也都看出来了,如今朝廷对于出海一事,并不排斥。
赵元邑还想要让他们出钱开厂,无奈如今的蒸汽机还没有做出来,仍在尝试,估摸着再要大半年才行。
赶在年关前,赵元邑的海船终于造好了五艘。
有了前头的经验在,后头造起船来就快了许多了。只这么五艘船下海肯定是不够的,少说也得十来艘才比较安全。
赵元邑还招募了一些有志于出海的人,他这船上要带上哪些人他都已经提前想清楚了,大夫是肯定要带的,熟知海上变化的船户肯定也是要带的,士兵那就更不要说了,船上还得装载火炮呢,若是没有士兵的话谁来御敌?他可不觉得海外之国的人都是好相处的。
赵元邑也知道海上风险大,就是再有能耐的人,也不能让这些未知的危险全部消失,所以他也只能尽量让他们的船做的厉害一些,多装一些火炮,多招募一些熟识海上之人,如此也让他们心里多一份安心,也多一份把握。
可如若这样都还没有办法平安归来,那……他也就只能替这些人善后了。
不论如何,出海这一事是不可以断的,谁先开辟了航路,谁就先抢占了先机。如今大魏蒸蒸日上,可是纵观史书,能够善始善终的王朝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朝代更迭,分分合合本就是是历史所趋。赵元邑并不觉得大魏就能一直这般繁荣昌盛下去,可他希望大魏治下的每一片土地都能继续繁荣昌盛下去,哪怕往后改朝换代了,也依然能够傲视群雄,屹立不倒。
又过了半年,赵元邑终于造好十来艘海船,船上一应人员也都配备齐整了。
赵元邑同他父皇说了一声之后,便雄心壮志地准备派人出海了。
第130章 退位之心
一行十来艘海船一字摆开, 场面甚是宏大,船上装载着火炮、粮食蔬菜无数,另有还有不少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