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掘越二郎?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3258 字 2022-12-01

不愿自身学识应用于战争?

这可不是别人战争,而是自己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

华罗庚爱好和平,但绝非和平主义者,他素来报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立场态度。

有客人上门,扫榻相迎,茶酒招待。

有豺狼上门,关门闭户,猎枪招待。

对待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般残酷无情!

房间内,陷入沉默。

“这样,人才的事,我来想办法,你还是尽可能找其他大学教授,能有一个是一个,张将军,能否请你帮忙寻找,我们大家同步进行,力求最短时间内破解红密!”就在房间内气氛凝滞之时,华罗庚忽然开口道。

“好。”

……

三月初的首月小考对全校师生而言,算得上一件大事,考取698分成绩的余华收获名声和荣誉,成为学生群体之中的偶像级人物,不少人送以‘余神’称号。

不少高二和高一的学生为了表示对余华的敬仰,纷纷通过曹伟和程幼平等渠道,采购启明牌照明灯源,启明牌灯源销售大火,订单数量达到48台,几乎达到每个寝室一台的程度。

对于这个情况,余华不得不感叹,现代思维并不适用于民国期间,他制定的饥饿营销策略从某种意义上宣告死亡。

莫得办法,饥饿营销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销售更多的产品,奈何四中市场一下子就被余华占满了,那还饥饿销售给谁?

接受了这波订单潮,启明牌灯源不在对外接单。

对于启明牌灯源,余华没有长远规划,能够占据四中学生群体市场,就已经达到当初目标,无需再度投入过多的精力。

不过,启明牌灯源并不只是结束,而是开始,随着校园里一句不知从何传出的‘余神数学好的秘密在于算学题集’之语,再加上有人在林婉书桌上发现了一本满是笔记的算学题集,一下子,张三版算学题集瞬间引爆了整个学生群体,成为整个四中学生疯狂追捧的书本。

诚意满满的页数,经过严选的高难度题型,详细且缜密的解题过程,独一无二的解题思路,再加上余华的名气和林婉这位全校第二背书,张三版算学题集以极快速度俘获四中所有学生的芳心。

理学生被高难度题型蹂躏的死去活来,欲仙欲死,算学水平较差的文学生更是一脸懵逼,只觉深奥无比,但只要跟随题集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走,便能理解其中奥妙,最后恍然大悟,不得不送上一句厉害。

上至高三,下至高一,莫不如此。

很快,张三之名,闻名于整座四中。

张三版算学题集的爆火在余华预料之中,为了避免自己和张三这个马甲的暴露,余华决定不再亲自售卖算学题集,特地更改销售方案,让徐锐在四中校门口摆摊销售,并联系皇城根书局,再加印500本,按照当初计划尽快抢占市场。

在班级里,余华的身份和地位因为首月小考成绩发生根本性改变,698分,这是让理学班所有人只能抬头仰望的高度,超越曾经全班第一赵安元63分。

尽管座椅位置并没有变动,但坐在第14号座位上的余华,却是理学一班所有人内心的无冕之皇。

有趣的是,这次终于超过赵安元1分的方玉,还是万年老二。

随着张三版算学题集的风靡,理学一班基本人手一本,班上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在算学题集,就是在看算学题集的路上,沦落为班级第三和全校第四的赵安元,除去上课时间,闲暇时间全是在做题。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算学题集最重要的是解题思路,对于尖子生而言,算学题集最重要的是大量习题。

整本题集数百道题集,无异于一个算学习题库,可以让人不停的刷刷刷,从而提升成绩。

这次算学考了71分的谭清,就是刷题提升成绩的最好例子,而余华辅导谭清学习的事情,也很快传遍全班,题海战术之称,自然也传开了。

谭清是题海战术的典型例子,赵安元立马跟随,带起刷题之风,方玉紧随其后,班长李凡和刘韬等尖子生不敢迟疑,其余学生受到尖子生影响,为了提升成绩,不得不开始题海战术。

一下子,整个理学一班一改中午空空荡荡的情况,所有学生吃了饭,立马回教室刷题,而理学一班这股风气向理学二班绵延,再向理学一班绵延,不多时,整个四中学校里,开始了全新的题海战术之风。

各班先生们不约而同发现了学生的异变,仔细了解过后,这才知道新出的算学题集,在经过罗文广、陶然和朱遂三位算学先生考察,确认算学题集对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算学题集从某种程度上得到学校官方认可。

在这样的情况下,算学题集销售情况愈发火爆,五天时间不到,第二批次五百本算学题集销售大半,与此同时,算学题集之风也从四中向其他学生蔓延。

近的有女中,天主教堂学校,远的崇德中学,大大小小近十所学校。

四中所在的区域,本身就属于学校聚集区,北平城大多数中学校、专业学校和师范院校,便坐落于此,教培材料市场潜力深厚。

崇德中学。

“稼先,快来快来,你看我买了什么东西。”少年杨振宁满脸兴奋,怀里抱着两本算学题集跑进教室,见到第一排伏案学习的稼先,边喊边跑。

被打断学习的少年稼先,无奈抬头,他不喜欢被人打扰学习,再加上正值第一学年级第二学期,学业紧张繁忙,奈何来人乃是好友杨振宁。

放下笔,目光投向跟前一脸兴奋的杨振宁,少年稼揉了揉眼睛,先询问道:“振宁,你又买了什么?”

“最近极为火热的算学题集,北平四中那边的尖子生全在用这个,尤其是那个考了698分的余神,听人言,这就是他算学极好的秘密,我好不容易买到了2本,给你一本。”少年杨振宁拿出一本算学题集放到书桌上,解释道。

“听人言,你也信?无外乎那些小印刷作坊的吹嘘之言。”少年稼先叹了一口气,无奈摇头,他这好友什么都好,就是有个缺点,喜欢跟风和上当。

北平四中那位首月小考得了698分的学生余华,他知道,但人家之高分岂是来源于一本不知所谓的算学题集?

不可能。

他以前还挺喜欢购买校门口的地摊书籍,原本以为能学习到知识,拓展眼界,哪想到这些地摊书籍的质量根本不能提。

他吃过的亏已经够多了,再也不相信这种所谓的听人言和地摊书籍。

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嘿嘿,稼先,这次不一样,你看了题集便知。”少年杨振宁嘿嘿一笑。

“好吧……”少年稼先摇了摇头,拿起崭新散发书本气味的算学题集,看了一眼封面和厚度,感觉不同,这本题集做工就比以往任何盗版书籍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