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无缝钢管轧机!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2235 字 2022-12-01

庄前鼎和余华仔细观察着整个开采选矿过程,默默无言。

陈康打了一个眼神,示意工务科长赵书上前。

“整个采矿冶炼区三班倒,战士们将铁矿运到破碎机,经过破碎机处理得到小块矿石,再由人工锤打得到细微矿石,经过洗选获得铁粉,与石灰石混合成团送入烧结窑进行烧结,由于各个环节多采用人工方式,我们的选矿效率很低。”

工务科长赵书来到两人身边,缓缓讲解目前柳树沟铁矿的开采情况和过程:“这台破碎机是当初东征战役缴获的老式设备,每小时破碎铁矿石40吨。”

整个冶炼过程,除去铁矿破碎环节之外,其余环节全是人工。

人工运输,人工锤打,人工洗选,人工烧结……柳树沟开采选矿工业版本只有01左右,无限接近封建时代的开采选矿。

对于这个结果,早有预料的庄前鼎并不意外,看着采矿区内如同矿工般辛苦劳作的年轻红军战士们,陷入沉默,心中感慨。

美国的矿工,操控挖掘机、破碎机、球磨机和烧结机进行采矿选矿作业,而根据地的战士们,只能用铁镐和大锤,如同上个世纪的采矿选矿。

如此低下的开采选矿效率,将会严重拖累整体生产效率,成为最短的木板。

“赵科长,高炉能不能做到连续生产?”余华仔细观察整个开采选矿流程,脑海竖立一遍,渐渐有了想法,而后目光转移到铁厂竖立的高炉前,询问道。

是否连续生产,是现代高炉与传统土法高炉的核心区别。

传统高炉大多一炉一炉的炼制,生产效率极低,日产量能达到两吨实属不易,而现代高炉通过机械设备协助和结构设计,能做到连续不断的出产铁水,生产效率是同等体积传统高炉的一个数量级。

面前这款2吨土法高炉,若是改成现代高炉,日产量能飙升到20吨!

“我们用的是以前土法高炉,无法连续生产铁水,只能这一炉炼完,再重新投入原料炼下一炉。”赵书摇头回应道。

好吧,无法连续生产铁水,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余华记下这点,继续询问:“高炉寿命是多少呢?”

“大概半年,这座高炉主要是试验性质,为了炼制灰口铁,以往造的高炉基本出产白口铁,如果成功炼制灰口铁的话,后续会增添五座高炉,使得生铁日产量达到10吨。”赵书回答问题。

用高炉数量弥补单炉产量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得已的折中办法,没办法,由于缺乏机械设备,高炉结构设计落后,根本无法实现连续生产质量达标的铁水。

至于白口铁,这是生铁一种,金相组织呈渗碳体形式,高硬度,性脆,无法锻造和车削加工,用途极小,一般作为炼钢和其他铸铁材料,其形成原因很简单,浇铸后组织温度冷却过快。

白口铁不能制造迫击炮弹壳体和手榴弹壳体,唯有硬度和韧性较高的灰口铸铁,方可用于车削加工,作为迫击炮、手榴弹、气缸、曲轴和汽车轮毂等零部件材料。

“我问完了,谢谢。”对于柳树沟铁厂存在的问题,余华已经大致了解,轻轻点头,向赵书道谢。

赵书连连摇头:“哪里的话,不用谢。”

这时,前面出现三道身穿灰蓝色军服的身影,三人迅速跑了过来,立于众人三米之处,为首之人挺直背脊。

“报告各位首长,柳树沟铁厂正在组织首次开炉炼铁,请指示!”厂长马田面露尊敬之色,向陈康和众人致以军礼,大声报告道。

“按计划开炉炼铁。”陈康举起右手,还以军礼,下达指示。

“是。”厂长马田回应道。

话落,转身离去,整个人没有询问庄教授和余华等生面孔的身份。

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听的不听,保守秘密是身为军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