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要不学走,直接学跑,从来不是问题!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842 字 2022-12-01

“假如制造水平总共10级,美国有8级,日本有7级,苏联75级,法国9级,英国和德国10级,而我们充其量只能算是2级,属于制造业婴儿。”

庄前鼎点头,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划分制造业水平,目光环顾众人:“在我看来,决定制造业水平的有两者,一是基于技术和工业基础的硬件,二是基于标准化制度的软件,两者相辅相成,国外制造水平之所以高,就是因为他们基本做到了软硬件高度契合的缘故,一把民国造毛瑟手枪,一把美国造毛瑟手枪一把德国原厂手枪,三选其一,你们会选择哪个?”

“肯定德国造,质量高,稳定可靠,膛线磨损小,精度也高。”胡安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开玩笑,如果三选其一的话,当然是德国造。

其余四人默默无言,他们似乎已经明白了庄前鼎要说什么。

“为什么德国造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们对待标准化制度非常严格,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规定了公差不能超过1毫米,那么你加工的零件公差达到11毫米就是不合格,没有情分可言。”

庄前鼎点了点头,面容稍稍严肃起来:“你们的制造业刚刚起步,一定要严格对待公差标准,假如这里多了一点差不多,那里多了一点差不多,迫击炮这种武器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如果是更精密的武器和设备呢?想要不学走,直接学跑,从来不是问题,可你们得问问自己有没有那个能耐!”

“作为制造业婴儿,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唯有如此,你们才有机会获得制造强国的资格。”

“除非,你们永远只想制造迫击炮。”

话音逐渐高昂,透露严肃。

不学走,直接跑,那是天才该干的事情,那是属于余华的分内工作。

炮管内径多了01毫米确实能用,但这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制造业对待公差标准的态度问题。

不能因为你们心痛炮管,就对公差标准视若无睹,随意违背。

五人默默点头。

“总之,我希望你们明白公差标准至上的原则,这是机械制造的灵魂,胡同志说的以前那种维修后大于一毫米的情况,只能出现于其他地方,而不是柳树沟机械制造厂,本质上官田兵工厂属于作坊,与你们现在的情况有着极大差别。”庄前鼎最后说道。

“先生说的很好!”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道浑厚有力的声音,来人正是前来视察的老总,身后跟着刘将军和陈康等人。

“首长好!”车工组五人立即敬礼。

“首长好,您怎么来了?”庄前鼎转身,见到老总一行人,颔首问候,有些意外。

“我就是来看看,视察兵工厂,没想到听到了这番肺腑之言,先生说的非常对,我们的制造业刚刚起步,必须严格对待公差标准,绝对不能抱着差不多的心态,陈康,但凡技术上的问题,一定要听先生的。”老总面容满是郑重,他虽然是制造业门外汉,不懂金属加工,但他却知道庄前鼎在干什么。

此乃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真心实意为根据地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做着谋划,创建最为重要的制度。

“是!”队伍里的陈康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