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等世袭,就意味着,只要勋贵们不自己作大死,得罪了皇帝或者未来皇帝,那荣华富贵是没跑的。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博取一个光明的前途,或者依附某位皇子试图得到从龙之功。
虽然勋贵们开拓的积极性会有影响,但是皇帝也不会提心吊胆担心这些世代富贵、在军中广有人脉的家族会反他。
反而是只要爵位还在,勋贵们一心效忠皇帝也就是了,提前投资下注的,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多。
然而国朝的运气就只有那么多,勋贵的气运增长了,就代表着其他势力的气运会受到影响。
所以某些朝代,勋贵与文臣互相牵制,都不出头,那是气运等分,谁也没胜过谁,等到一方势弱了之后,另一方便势力大增,将对手打压了下去。
现在还是开国时期,除了一批纯粹草根起家的科举文臣,还有一些是在军中做谋士、儒将、管理庶务起家的文臣勋贵。
爵位不降等,只要朝堂上占比最多的一拨既得利益者不反对,那么被推行下去,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怕只怕,元德帝要等到熬死了异姓王之后再推行,到时候,应该也有一批勋贵之家已经破败了,再加上文官势力的增强,要实行起来,便没有那么容易了。
元德帝本人也有这个顾虑,他召集的这一批勋贵,除了是他的心腹之外,还是他留给太子的班底。
包括唐无易这个武定侯在内,被元德帝召见的人,都或多或少和东宫扯上了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元德帝提前将消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心存希望,而能实现勋贵爵位不降等世袭的,除了提出者元德帝,估计就只剩下元德帝选定的继承人,太子顾明玺了。
也就是说,皇帝这是弄了个阳谋让他们不得不往里钻。
如今看起来,皇帝的这个安排还是很精密的,只不过要兑现的承诺推迟了许久罢了。
然而,不管是看原著,还是套用历史上的各类情况进行分析,这安排,总感觉是有漏洞的。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圈,后人如果看史书,就会发现,他们现在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有发生过的。
然而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能从历史上得到正确教训的,实在是太少了,只能让历史发展像个圈一样,不断地循环。
元德帝是个精明强干的皇帝,举凡这样的皇帝,他的太子总是不好过的。
汉武帝戾太子、隋文帝废太子、唐太宗废太子、唐玄宗的诸多太子,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年轻的时候为儿子做的千般打算,到了年老的时候,未尝不会变成皇帝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未来的科技时代非常著名的笑话是什么来着?
世上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
人家那还是君主立宪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