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话,奶团子的注意力果然直接就被转移了:“太好了。”
“那还愣着干什么,我们现在就去金矿看看……”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流水般过去。
敖锐泽是十月下旬到的福州。
三天后,一众工部官员和工部招募的工匠抵达福州城。
五天后,工部在福州当地招募的两千旷工全部到位。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的最后一天,金矿正式开始投产,当天产出黄金两斤零三两一钱。
十一月,金矿的黄金产量开始平稳上升,最后稳定在了日产量七十斤这个数字上。
与此同时,夏景曜奉旨招募的福州护矿营五千士兵也全部到位。
十二月下旬,夏景曜将剩下的军务悉数交给副手之后,带兵护送敖锐泽与一众工部官员前往章州昭县。
十二月初,敖锐泽率领一众工匠在昭县的天然气矿矿区挖出了一千余个天然气孔,点燃后,可昼夜不停熬煮食盐。
同时,五千盐户全部招募完成。
从立县至昭县的海水运输管道和海水净化设施也全部建设完成。
十二月中旬,昭县盐场开始投入使用,预计日产食盐一百三十万斤,年产食盐约五亿斤。
十二月下旬,敖锐泽和夏景曜再次赶往海州,为的是见证新建立的海州船厂建造的第一批新型海船下水。
这批海船下水的当天,敖锐泽等人就碰上了一支海盗,凭借着新型海船远超于旧式海船的速度和稳定性,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支海盗就被海州水师全部剿灭。
同时,朝廷下发诏书,宣布废除食盐官营法,放开盐价,盐税每斤四文不变,但限制全国各地盐价最高不得超过二十五文钱一斤。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福州金矿日产黄金七十斤?一年就能生产四十万两,相当于国库每年都能多出将近一半的收入来。”
“难怪皇上和安王突然对福州动手了,原来是因为在福州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金矿。”
“昭县盐场年产食盐五亿斤?”
“要知道往年各大盐场的出卖量也不过五亿斤。”
“其他盐场多是购买柴草煮盐,成本高达五文半一斤,若是往外出售,至少要卖到六文一斤才勉强有点赚头,昭县盐场用的是那个什么天然气煮的盐,又用上了新型的煎锅,出盐快,五斤盐成本不过一文,听说他们制定的出售价是一文钱两斤,而且昭县出产的盐据说几乎没什么杂质,也尝不到什么苦味,质量远高于其他盐场生产的食盐,若是盐价真的放开,除了那些距离昭县比较远的州府,以及距离其他盐场非常近的州府,恐怕绝大多数商人都会赶往昭县去买盐。”
“那些盐场完了。”
“那些盐场倒是没什么,不见海州新建起来了一座造船厂吗,原本海州盐场裁撤下来的盐工都迁去造船厂造船去了。”
“至于其他的盐场,朝廷已经承诺过会无偿借给他们一批海船,他们到时候完全可以利用那些海船出海捕鱼或者给人运送货物,他们总能活下去。”
“真正遭殃的是两淮的那些盐商。”
在此之前,大扬朝一直实行的食盐官营法。
也就是说,朝廷划定一片区域为盐场,将附近的百姓全都迁为盐户,盐户负责生产食盐,朝廷再花钱从这些盐户手中将食盐全都收购上来。
商人要想售卖食盐,就必须出售一定数量的粮食给朝廷,或者帮助朝廷运送一定数量的军粮到指定的地方,以此获得相应数量的盐引。
然后盐商们就可以凭借盐引去盐场买盐,再出售给百姓。
大扬初立之时,盐商几乎是遍地开花,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两淮交通便利,所以盐商就渐渐地聚集到了两淮,这些盐商慢慢做大,开始垄断市场,最后诞生了富可敌国的四大盐商。
“遭殃?我看是皇上和安王爷故意在针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