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豫州医馆的那么多人和物资时,曹操心里就有所猜测。
见荀澜毫不见外地和他托出,曹操感动道:“安之休要这般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若非你将吕布引出,诸君还不知道何时才会派兵攻打曹营。”
他看得清楚,那日吕布战败,袁绍都不趁胜攻击,追击到董贼营地就鸣金收兵。担心部下有损,不敢强行攻打。
荀澜道:“我总想做得更好些,如今韩馥已走,袁氏没有粮草,我担忧他亦会派兵到洛北粮仓。”
曹操眉头紧锁:“我来的路上,也一直想如何劝说他退兵,但袁绍固执,视百姓如草芥,又在洛阳遭了挫折,不会善罢甘休。”
剩下的几路诸侯都不是关键,最难搞的就是袁绍。比如像孙坚这样的,兵马一入京就是救灾,荀澜乐意他们留下来。
反正孙坚和历史上不一样,不会意外在洛阳的皇宫里打捞到传国玉玺,生出野心来。
没有得到玉玺前的孙坚,对汉室相当的尊敬。历史上他进入洛阳后,还下令修筑了被董卓毁坏的皇陵。
“袁绍之所以在洛阳徘徊,多半是为了传国玉玺。”曹操道:“不如由我来放出玉玺的假消息,引开袁绍。”
荀澜心中一动,这件事情由袁绍的发小曹操来做,再合适不过。毕竟这么多年的相处,曹操最了解袁绍及其幕僚。
其实假玉玺和真玉玺他都有……
不过肯定不能当着曹操的面拿出来假玉玺,不然也太招致怀疑了。
第98章
主公为难的时候, 就需要谋士出手排忧解难。当郭嘉利用自己的人脉运转此事时,荀澜深刻意识到了有谋士在身的好处。
很快,玉玺的线索就直指一宫女打扮的近侍。郭嘉留下蛛丝马迹, 安排人带着荀澜的假玉玺投奔幽州公孙瓒去了。
曹操则去劝说袁绍:“今留在洛阳有何用,本初为何按兵不动?除了听百姓嚎哭,简直无能为力!我等既为汉臣, 当想法子让百姓活下去才是。”
袁绍恼羞成怒:“大丈夫成事,岂可被草民拖累?”
曹操还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董卓尽失人心,兵力溃败, 进兵长安,一战可安定天下。若不西伐董卓, 错过大好的机会,岂不为天下英雄耻笑?”
袁绍振振有词:“诸兵疲困,又缺粮草,进恐无益。董卓被我等赶出洛阳,难道不足以向天下人交代?”
曹操立即道:“只要盟主同意西进,我愿说服冀州牧韩馥、豫州牧荀澜提供粮草!”
袁绍有些羞恼,他早就打定了主意不去, 要利用弘农王刘辩搭建以袁氏马首是瞻的小朝廷:“西进哪有你说的那般简单!北有白波军虎视眈眈, 西凉骑兵又熟悉长安附近的地形,我等兵疲马乏,追过不去不过是徒增伤亡!”
两人争论了一顿, 曹操对西伐董卓的最后一丝幻想也无,气愤地走出了他的营帐, 骂道:“竖子不相为谋!”
他终于痛下决心, 劝说刘岱、张邈退兵, 将洛阳交给荀澜来救。自己和荀澜告辞后, 率领残兵回兖州募兵,打算重整旗鼓,待己身实力壮大后再讨伐董卓。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都无留恋洛阳之意,趁着兵卒还有几分力气可以赶路,迅速领兵撤出了洛阳,回各自的领地去了。
袁绍有些进退两难,他派去要求韩馥给粮的信使一去不复返,军中的士兵还都等着吃饭。他的几个幕僚也觉得无粮在洛阳耽误下去毫无益处,建议袁绍撤出洛阳。
众人合计了一下,都觉得应当趁着董卓西迁,天子刘协被挟持带走,回北方给刘辩办一个盛大的登基仪式,招募诸侯来观。并趁此机会,让刘辩下旨,分封诸侯。如此,天下的权柄可大半归顺袁氏。
袁绍觉得这主意妙极,他并不在意天下分裂。只要袁氏割据一方,在天下富庶的大州拥有权柄,就得偿所愿了。
不过天子登基,有传国玉玺方才名正言顺。
留在洛阳废墟是不可能的,洛阳的防御城墙都在战乱中毁坏了,眼下既无粮草、又无民力可以重建洛阳。并且北方的十万黄巾余孽白波军随时都可能南下,再加上洛阳南部的豫州刺史、东部的兖州刺史桀骜不驯,都不听他调度,若是两人与白波军双面夹击洛阳,那就太危险了。
在幕僚的分析下,袁绍决定舍弃没有价值的洛阳,先回到自己的地盘主持天子登基仪式。渤海郡的地盘太小,他打算让刘辩在众诸侯面前封自己为冀州牧……
哼,想必胆小怕事的韩馥也不敢说什么。这样的庸才占据粮多地广的冀州,真是浪费。何况昔日韩馥不过是袁氏门下的一条狗,如今竟然敢断了他的粮草,袁绍发誓必报此仇!
他拔营撤出了洛阳,班师渤海郡。派精锐骑兵,顺着玉玺的线索追去,同时催促下属给天下的诸侯写信,要拥立弘农王刘辩正式复位,要求诸位来朝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