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修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看到岑渊脸上露出的赞赏与欣慰,尹修的心扑通一跳,问岑渊,你的名字怎么写?
岑渊愣,我?
岑渊迟疑两秒,还是拿起树枝,在沙地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原来渊字长这样。尹修看着岑渊的名字,又问,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他告诉过岑渊,修取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意。
那时岑渊还没被主母召见,还未听到那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岑渊也在想,是啊,“渊”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话题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学完名字,尹修就敲着碗,薅着岑渊给他讲兵书。
时间有限,岑渊就只挑了《孙子兵法》给他讲。
少年尹修第一次认识到,打个仗竟有那么多讲究。
对尹修造成最大冲击的是《谋攻篇》。
尹修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其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二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被大哥捡回去之前,他是一个只会靠武力解决问题的人。要么别人用武力解决他,要么他用武力解决别人。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谁拳头更硬,没有第二条标准。
被大哥捡回去之后,在军队里,他看到的依然是这样的处事哲学。最被看不起的是“娘们唧唧”的人,人与人之间起了摩擦,有什么说不开的,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干一架,谁输谁闭嘴。
竟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事?
不服就打到你服这种途径,在战场上竟是最不入流的下策?
尹修很难理解。
但他记住了。
后来,两人分别之日,岑渊送给尹修的食盒里,最低层放的不是食物,而是十三卷竹简。
竹简上刻的是《孙子兵法》全文,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总共6075个字,平均每一卷有几百字,一卷常规尺寸的竹简本是容纳不下的。岑渊特意把字刻得很小,本来只能刻一行字的空间里硬生生刻了两行,竹简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却并不影响字迹的清晰齐整、铁画银钩。
里面很多字,不,里面超过90%的字尹修都不懂,但十五岁的尹修捧着这十三卷沉甸甸的竹简,觉得他这辈子都不会再收到比这更珍贵的礼物了。
之后七年从军生涯里,尹修用尽各种办法,向人讨教或自学,学会了《孙子兵法》里的所有字,直至将这六千多字倒背如流。
也在这七年中,在被迫的成长之路上,一点一点地领会了这本兵书里的每一句话。
岑将军教过的东西,渐渐地,成了尹将军的一部分。
尹修不知道岑渊有没有后悔过当年的倾囊相授。
也许那个时候的岑渊,和包括尹修在内的很多秦国人一样,以为秦晋会盟,真的就意味着两国从此修好,不会再有频仍的战事。
所以,岑渊对他这个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没想到,有一天,尹修会凭借他教给自己的东西,反过来对付他。
那时如此。
今天,还是如此。
在旁人看来,两人的对视很短暂,尹修主动打破沉默,笑意加深了一些,“既然人齐了,我们就开始吧?”
尹修说完这话,全场安静了几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