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 129 章

这群学子无所事事,就知道骂各国君王没有识人之能,错失了他们这样的良才。

要不是顾忌着他们读书人的身份,背后又有老师同学之类的人物撑腰,蓝河卫早就想把他们一起给抓了。

如今他们也是自己凑到蓝河卫的刀.口了。

“这群学生里面,姜国人多吗?”姜蓁问道。

“姜国人只有几个,其余都是另外四国的文人。”

听到这个回答,姜蓁还不算很心寒,无所谓的说道:“对这群人下手别太狠,关两个月就差不多。他们要真死了,都邑又不知道有多人会叨叨。”

不论是士大夫还是文士,只要读过书的,都觉得自己有点评君王和国政的权利,要是觉得自己的这项权利被侵犯,他们绝对会蹦起来给姜蓁唱反调。

就这种憨货,姜蓁怎么敢让他们来姜国做官。

关他们两个月的时间,给个教训也就差不多了,正好可以让他们错过科举的时间。

科举之所以叫科举,是因为它分科选拔人才。

但姜蓁分的科目,跟后世分的科目不一样,她分的是律法,算术,基础的医疗卫生防疫知识,农业知识……这些东西在大学的课本里都有。

参加考试的人,要么综合成绩好,要么某一科满分,这样才能获得特别的推荐,反正他们最后都要大学里学习两三个月,还有时间对他们进行慢慢改造。

姜蓁在官报上说的是八月开考,但七月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出题,安排工匠印刷卷子,挑选去各县监考、阅卷的老师。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印刷试卷的工匠,从七月开始就不见外人,印刷好的试卷更是密封保存,由蓝河卫全程护送到县城。

就算姜蓁大力推广简化字,弄出了印刷的书籍,姜国的读书人较两年前翻了好几倍,但基数太小,姜国如今的人才也没多少。

因为姜国人少,人才也少,所以姜蓁就把科举的流程简化了一下。

各乡的百姓先到县里或是郡城去参加县试,挑选出来的人,来都邑参加最后一场考试,选出这最后三百人。

然后姜蓁再亲自面试这三百人,给他们定个排名。

都邑是姜国的第一大城,周围乡里的百姓,接受教育的机会,比别处更多,这两年识字的人更是猛增,他们全都报名参考。

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博弈,只知道跟着姜蓁混,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姜蓁想让她们考,她们就考。

不止是姜国的百姓,在都邑游学的他国学子,也纷纷加入。

【这群儒家的文人,在郑国把郑王坑得这么惨,到了姜国就化身成小绵羊了。】

【别说儒家,法家的人在卫国也不知道创死了多少贵族,但他们在姜国,也就偶尔头铁,不会次次创人。】

【只要阿蓁强大,姜国强大,各家大佬都会是阿蓁的贴心小棉袄。】

连各家大佬都没能在姜蓁面前支棱起来,更别说那些学生们。

都邑这场考试,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没闹一点幺蛾子。

像郑国那般,众人弃考的情况,姜国完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