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发现这种卷钱跑路的包工头之后,所有人对这包工头的态度都是鄙视鄙夷,政府也会尽力抓住这些包工头,然后让他们将钱财赔偿给工人。
但是在古代这种包头才是被整个社会舆论同情的人,他们会觉得这些苏州踹匠不识好歹,人家包头都给你钱让你活下来了,你还要什么自行车?
整个清朝上下的官员对于苏州踹匠都很是不喜,觉得他们实在过分:从康熙初年开始,苏州踹匠经常发动反抗斗争,每一次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增加工银,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
争斗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康熙三十一年,一直被欺压的苏州踹匠聚众捣毁官府告示,聚众殴抢货物——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清政府,许多踹匠在这次事件被枷责,只有十六人逃了出来。
这之后,为了显示威严,七十六家布商将官府命令刻立石碑——踹布工价,仍定为每匹一分一厘。
争斗了,流血了,死人了,可是他们的生活水平依旧跟之前没什么区别。
于是这次他们学乖了,或者说聪明了,他们不再去争斗,在康熙三十九年被包头克扣他们的工钱后,在踹匠首领的带领下选择了罢工。
这一罢工就是一整年,然后……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踹匠的管理,防患于未然,针对踹匠定制了条例:让苏州踹匠听包头的话,让包头时刻清楚踹匠在哪里,不允许他们夜间门行走,不允许他们喝酒赌/博……
据冯静说,苏州踹匠的争斗在之后一直都很活跃。
苏州踹匠,是受布店老板、包头双重剥削的劳动者——大多数踹匠是不能直接从布店老板这里得到活的,他们基本上是从包头这里拿活,每个月给包头交租金,而他们做的布也大多由包头将布卖给布店老板。
他们要的,不过是增加工钱,能过得更好一点,或者说能得到他们劳动后应得的报酬。
但没有人在乎他们想要什么,清政府只觉得他们吵闹,觉得这种三天两头就搞争斗的家伙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回皇上的话,奴才以为要给这些人一个教训,将他们的首领抓起来处死以儆效尤。”
“皇上,臣以为应当先安抚他们,苏州不能不产布……”
许雯雯没耐心继续听下去了,她主动站了出来,朝着康熙行礼后便直接道:“皇阿玛,苏州踹匠多年来争斗不休,儿臣以为这其中定有更深层原因,若是不能找到这原因,那即使这次平息了他们的罢工示威,下次他们又会卷土重来。”
“儿臣自请前往苏州调查此事。”
康熙坐直了身体,看着自从一夜白头之后,第一次在朝堂上主动站出来说话的许雯雯,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老四,你当真愿前往苏州亲自调查此事?”
“是。”
“好,”康熙直接应了下来,“这件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
“皇上英明!”
群臣立刻附和起了康熙,说康熙的选择可真正确,雍亲王去了苏州之后,定能马到成功,立刻就解决这件事。
这马屁拍的康熙脸上笑容不断,让站在下面的许雯雯却忍不住侧过身去,朝着那个正拍着马屁的官员白了一眼。
后者注意到了,不过脸色不但没有大变,甚至还朝着许雯雯笑了一下。
许雯雯默默扭过了头,十分无奈的接受了还留着白发的自己,依旧享受着朝臣们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