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炎以六月的月报、夏季的季报中对于容朝财物盘点中的数目繁乱、复杂,理应为了提高效率和考核账实是否相符而采取统一名目、编造账簿为由,提出要使用新的结算方法。
在他提出来之前,自然已经交代了底下的官员和衙署去验证这方法的实用性,所以当他将成果摆在众人面前时,自然就引起了热议。在常朝的时候,文德殿上便热闹了起来,连女皇都惊动了,特意召他们去垂拱殿视朝。
五品以上的文官在文德殿举行的朝会为常朝,本无需皇帝出席,而三品以上的大臣每日都到垂拱殿参加的朝会才需皇帝亲临视朝。所以当这些官员都聚集到了垂拱殿时,便更加热闹了。
“每逢正官新旧交替之际,总会有些不法正官窜易文历,隐匿拖欠未纳之数,或侵吞公帑。而账目的名目混乱便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即便朝廷一再加派人手去查缺补漏却效果甚微,甚至还为此耗费了不少国力,实在是得不偿失。若是能让离任者在一个月内编制好末账、交投账、漏底账,交由省部稽考……”
从采用统一的名目,确立项目之数,到提出制定“账法”,将审计制度更加完善,不仅是户部的官员,连御史台也掺和了进来。
女皇也发现容朝立国这三十多年,重心基本上在于平定天下、收复河山,以及恢复民生,而这已经不足以跟上生产、经济的变化,一些政令已经显得有些落后,她早觉得有必要更改一些政令,而这恰巧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于是在女皇的干预下,尚书省提出的审计核算方法很快便被要求在各州府实行开来。至于各州府的反应如何,温善却是不得而知的了,她能收到的消息便是从朝报中得到的。
看见自己的成果有了用武之地,温善的心里还是颇有成就感的,不过她习惯了不动声色,脸上便没显现出什么别样的情绪来。
钟万里等人的议论声传入她的耳中:“这下我们的事可没这么多了。”
“可不是,以前主簿核实过后还需我们核实一遍,如今只要用了这四柱造册,只要知道这其中三柱就足够了,省了我们一半的功夫!”应无言也道,“尤其是太仓署的账目,这下好了,管理出纳也省心省力了,否则只有我们四个司农丞,迟早得累死我们。”
“是呀,如今省心省力了,这官位怕是又要裁减了。”杨杰幽幽地说道。
钟万里和应无言一阵无言,几年前司农寺还是有六位司农丞的,如今也可能变成三位,甚至是两位。他们心里打着小九九,他们这四人中,最稳妥和保障的理应是温善了吧?
他们这么想着,一个小吏又跑了进来道:“温丞,陈少卿请你到正厅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 账法:元丰三年颁布制定的审计制度。
本章用的参考资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0、《庆元条法事类》卷7
哭唧唧,不想这么考据的说_(:з」∠)_大家都说文写得太正,会扑街的_(:з」∠)_
谢谢小伙伴们的雷(*  ̄3)(ε ̄ *)
书枫扔了1个手榴弹
*
还有营养液感谢表~
第26章 解围
陈适是司农寺的另一位少卿, 专门负责太仓署的事务。因他是开国大将陈永茂的侄子, 又是泰安二十三年的进士,故而这些年在别人眼中从一个大理寺丞到司农寺少卿,官路一直都很亨通。
他一向都不怎么管司农寺的事务, 忽然就将温善单独找去,其中的用意让人琢磨不透。
司农寺的正厅是卿和少卿处理公务的地方, 此时司农卿已经下了朝,所以温善这一去兴许会碰上他们。果不其然, 温善在门外便看见了正在忙碌的三道身影以及进出正厅的小吏们。
“见过徐卿、陈少卿、韩少卿。”
三人俱抬头, 而坐在东面身穿紫色官袍的男人目光在她的身上停留了小会儿,便搁下了手中的笔, 这是司农卿徐师川。至于韩子戊和另一个少卿陈适则坐在他的对面,身穿绯红色的官袍,批示处理公务的案桌也要低一个规格。
“嗯,坐吧!”徐师川道。
正厅的东西两边,在他们办公的案桌边上便摆着几张椅子, 温善便在韩子戊的旁边坐下。她虽然不清楚陈适找自己的原因,不过自己这段时日也没做错什么事情, 无需担心她是来挨批的。
“找你的是陈少卿,我们不打扰你们谈话。”徐师川微微一笑,但他的笑容是礼节性的。
陈适起身, 从案头拿了四本账簿在手上,随后在温善的旁边坐下,道:“我听闻贺左丞提出的审计方法是你的主意?”
温善心中一紧, 她的面色镇静,内心却有些疑虑。她虽然不认为此事会成为秘密,而且贺炎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他成功地转移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即便如今让别人知道这是她琢磨出来的,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不过他不明白陈适为何想知道这个答案,毕竟对他而言,是谁想出来的答案都一样不是?
陈适见她没有即刻回答便笑了:“我素闻你在算学上十分有天赋,也曾在太府寺为主簿,不过没想到你能做到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这对司农寺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呀!”
“陈少卿过奖了!此审计方法并非由我想出,而是前人留下的学问,我将之修补完善罢了。”温善知道也没什么好掩饰的了,倒不如坦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