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让皇帝要求查办舒家呢?
大理寺和刑部将一众证据,还有舒家一应不法所得的账目都交了上去。
延平帝看到舒家这样一个落魄勋贵竟敛财十数万两,还不知足,将主意打到皇子身上,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处死舒耀,舒家抄没充公,所霸占的田地归还原主,其他涉案人员统统处死。舒家男眷统统流放南越,女眷罚入掖庭为奴。
大景的开国功臣,兴盛了近百年的征远侯府就这样一朝落败,不复存在了。
至于舒妃,看在十一皇子的面上,延平帝只是降了其位份,由舒妃降为了舒美人。
但她这把年纪再获宠爱的几率微乎其微,也就只能寄希望于儿子哪天出息了,她可能还有出头之日,否则只怕终身也只能是个低阶妃嫔。
处理了舒家,延平帝论功行赏。
看到奏折中说是陈怀义接到求援,不顾几百里的距离,立即派兵援助,帮平王找回了银子,后又坚持查案,肃清封州、连州两地的匪患,不由心生感慨:“陈怀义这老东西,若是那张嘴能少说点话就好了。”
陈怀义能力有,品行忠诚也不缺,就是性子太轴了,连他这个皇帝的面子都不卖。
不过这么几年,延平帝的气也消了,再加上看到奏折中说陈怀义身体很不好,稍稍想了那么一会儿就下了旨意,将陈怀义调回了京城。
不过不能让这老家伙再去御史台了,他会被烦死的。
正巧鸿胪寺需要整顿,缺个主事的,就任命他担任鸿胪寺卿吧。老东西不是挺喜欢指手画脚吗?对外邦指手去!
延平帝觉得自己这个安排非常合理,既让陈怀义回来了,又不用担心陈怀义天天参奏这个参奏那个,连他这个皇帝都不放过。
但还盘算着回鸿胪寺的秦贤和太子心情就没那么美妙了。
但这回陈怀义确实是立下了大功劳,而且陛下对陈怀义此人本就是又爱又恨,如今五年过去,没见到人,那股子恨得牙痒痒的感觉没了,更多的是怀念。
这会儿陛下要召他回京,谁反对,那不是跟皇帝对着干,惹皇帝不高兴吗?
他们只能暂时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