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可,徐大人这不是以卵击石吗?他……为了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贱民值得吗?”池三爷顿时觉得嘴里的酒都变得苦涩了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睛慢慢湿润,前段时间所受的苦在这一刻似乎都算不得什么了。因为有人替他们鸣不平,有人记得他们的冤屈。

刘子岳叹道:“即便如此他也会这么做。这天底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权力、金钱的奴隶,还是有许多人有着自己的梦想,甚至为了这份梦想,为了这份坚持,便是舍身也无惧。”

池三爷看着刘子岳笃定的口吻,心里忽然生出一种感觉,他其实也从未真正了解过刘七公子。现在的刘七公子,跟他以往认知的完全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

刘子岳猜得没错,送走了池三爷他们后,徐大人就回到府衙,写了一份奏折,让人送去了京城,呈给延平帝,信中不但将楚王在松州造成的冤假错案一一道明,还有附近几个州县,他所知道的情况,一一陈述在奏折中,包括他自己为了救那几百无辜的百姓,助纣为虐的事也一并写在了折子上。

最后,徐大人表示,他有罪,请陛下惩处。也请陛下体恤江南之民,今昔不易,严查此事,还他们一个安宁。

地方官员状告亲王,还是当今皇后唯一的嫡子,这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与钱家不合的,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一个个跳出来落井下石。楚王一派还摸不清楚状况,便将一切都推到了徐大人头上,说他以下犯上,诬陷亲王,其心可诛,声嘶力竭地喊楚王是被冤枉的。

双方各执一词,两个当事人都不在,已吵得火热,半天都没个结果。

延平帝听烦了,直接下旨:“召楚王和徐云川进京!”

第46章

半个多月后,紫宸殿上,文武百官齐聚,但却鸦雀无声。

楚王和徐云川跪于大殿正中央,两人之间相隔了数米远。

上方,延平帝淡淡地睨了二人一眼,语气不怒自威:“楚王,徐云川,你二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楚王磕头诉苦:“父皇,儿臣冤枉,儿臣冤枉啊,儿臣不知哪里惹到了徐大人,他要这么害儿臣,请父皇明鉴,还儿臣一个清白!”

对比楚王的声嘶力竭,徐云川要平静得多。他从袖袋中掏出一卷事前准备好的奏折,双手呈上:“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这是微臣后面调查到的冤假错案,以及关于前几起案子的补充,请陛下过目!”

楚王目光一侧,瞥到那卷厚厚的奏折,眼底闪过一抹阴鸷。好个徐云川,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会咬人的狗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