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南越如此大的地方,没有水师保一方平安很不合理。他愿意与黎丞一同上书朝廷,禀明此事,并恳请朝廷保留广州水师,以后供广州知府衙门调遣,保护南越平安。万一再有此类事情发生,他们也不用一次次向上面上书求支援了。

这番说辞不但成功解决了水师的合理性问题,而且还有人与黎丞共同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是若保留了水师,供广州知府衙门调遣,那黎丞的权势就更上一层楼。

这天底下有几个人不贪恋权势呢?

像刘子岳那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黎丞也是个俗人,他看完信后不可避免地心动了。虽然他觉得这支水师是刘子岳一手扒拉起来的,恐怕会受其影响,但多一支名正言顺的军队在广州,他这个知府的话语权会高不少。尤其是现在天下大乱,战火四起的时候,有一支自己能调遣的军队无疑是颗定心丸。

左右这事还有公孙夏这个高个儿的顶着,他既然提了出来,想必会想办法让朝廷答应。

于是黎丞也不反对了,友好地跟公孙夏商量起了这事。

最后公孙夏上书朝廷,先向延平帝报了战功。当然他很聪明,将这事推到了商贾自救上,接着向朝廷替这些商贾邀功,恳请皇帝予以奖励,最后陈述成立广州水师,保护南越平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他本来就颇得皇帝的心,朝里又还有些同好人脉帮忙说项,再加上这两年战事颇为不顺,广州商贾自救铲除了海盗无疑是件很振奋人心的事,所以延平帝看完奏折后并未怪罪他们,反而很高兴。

当天就下了旨,赏了广州商贾一个牌匾,上面是延平帝亲题的四个大字“仁义勇猛”,夸赞广州商贾有勇有谋。

此外还奖励了黎丞,并正式成立了广州水师,由黄思严担任广州水师的将领,朝廷意思意思地拨了两万两的军饷。

之所以是黄思严,那是因为公孙夏上书的时候略过了赵世昌这个在皇帝面前挂了号的流放之人,将功劳全部推到了黄思严身上。

黄思严以前只是平王府一个不起眼的侍卫,谁还记得他啊。到南越后,他便落户到了广州,如今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南越本土人士了。

而他是刘子岳的得力手下,将他推上去,公孙夏的心思可见一斑,这支水师最后到底听谁的还不好说。

黎丞虽有所怀疑,但也不得不承认黄思严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是继赵世昌后,在水师中最有声望的人。赵世昌这个被流放的将领肯定不能在圣上面前露脸,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选黄思严。

很快,朝廷的诏书和各种奖励就从京城送了过来。

刘子岳还在琢磨怎么样才能平稳地解散水师,哪曾想,圣旨就送到了。圣旨正式承认了水师的存在,还将其收编成了朝廷认可的军队,这下就是刘子岳也没办法解散水师了,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