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他回了兴泰,稍作休息后,便与冉文清说起了此事。

冉文清也赞同,兴泰发展得越来越好,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以后势必会成为南越一座繁华的城池,周边的土地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若是被不安好心的人,又或是他们的对头得了去,多憋屈。

还不如自己开垦了,作为一个缓冲地带。

正好现在兴泰不缺劳动力了,次日,他便让郭诚招工,招募了五百名青壮年劳动力去开垦这片土地,等年底将其报到官府,过了两年的免税期后,按时缴纳田赋就是。

没错,现在朝廷的开垦荒地免税期由以前的三年调整为了两年。

这主要还是因为战乱影响了朝廷稳定的税收,加之打仗消耗又大,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就想着法子加各种赋税,增加收入。

就这几年,百姓的赋税已经翻了一倍。

刘子岳其实有些不理解,百姓之所以造反,兴许有红莲教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还是活不下去了,不得不铤而走险。若生活安稳,有饭吃有衣穿,谁愿意干这杀头的事。

民生已如此多艰,可朝廷还加税,这不是逼得老百姓没有活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吗?

他想,朝廷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但还是不断地加税,那只有一个原因,加税兴许会导致各种问题,但不加税,朝廷可能就维系不下去了。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的,最后牺牲的也只会是无数底层的百姓。

对于这种情况,刘子岳也无可奈何。

他现在只希望朝廷能快速平乱,安稳下来,只有安稳了,大家的日子也才能好过。

但他心里隐隐又有一层隐忧,若再这么下去,朝廷哪天坚持不下去了,他这闲散王爷只怕也是做到头了。

对于这个大逆不道的想法,他不好向外人道,只能藏在心里。

好在兴泰还挺太平,当地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孩子们还能想念书的就念书,不是读书这块料的,长到十几岁也可去做学徒,学一门手艺,踏踏实实的,也能有口饭吃。

若不是隔一段时间就有从北边逃难过来的灾民,兴泰倒是颇有些岁月静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