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更让他欣喜的还在后头,这天,于子林的感谢信也来了,而且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份礼物。

不过礼物装在一个巴掌大的精美匣子里,送礼的人郑重其事地将匣子递给了曹正卿:“曹大人,我家大人的信也在匣子里,请您一定要亲启。”

这个匣子这么小,于子林送来的礼物应该比较贵重。

到底是个读书人,做事就是比黄思严那等草莽出身,因为机遇做上官的要细致讲究得多。

曹正卿当着同僚的面就打开了匣子。

匣子面上是一封信,再下面是一张白色的绢布,布上沾着星星点点的红印子。

这是什么?

曹正卿将信放到一边,把绢布拿了起来,展开,上面题着虬劲有力的一行大字“连州铁矿矿工感正卿书”,下面是一篇文采华丽的感谢溢美之词,最后面是无数的红色血手印,一个指头挨着一个指头。

贺州的官员好奇极了,询问道:“曹大人,你跟连州的知府大人还认识啊?”

曹正卿打开信,总算明白这是什么了,这张绢布是矿工写给他的感谢信。因为矿工们绝大部分都不识字,更不会写了,因此托了于子林代劳,他们咬破了手指在上面按了个手指头印。

曹正卿将这事说了之后,大家看他的目光更不同了。

这个曹司马才来贺州多久啊,又是跟连州知府交情不浅的,又跟水师扯上了关系。听说他背后是晋王,看来此言不虚。

贺州的官员们都对曹正卿热情了许多。

曹正卿是个会抓住机会的人,借机不经意间透露自己跟晋王的关系,拉拢这些官员。

除了知府大人还有些模棱两可外,很快府衙上下的官员都跟曹正卿打得火热,让贺州归顺晋王殿下,成为晋王的嫡系那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

不过曹正卿并不满足,因为贺州知府和通判都太普通了,更别提低下层官员了,这些人毫无根基,也为晋王办不了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