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皇子自己安排人手到封州,其他人都不会满意的,肯定不答应。这时候最好的人选反而成了公孙夏这个谁都不站的耿直大臣。
而徐云川前几年闹的那一出,可以看得出来,他跟晋王的关系并不好,跟楚王的关系更是很僵。燕王、太子肯定支持徐云川,楚王心里可能会有芥蒂,但在继续让晋王的势力在南越扩张渗透,还是选个谁的账都不买的头铁徐云川,这还用说吗?
更何况,徐云川背后还有公孙夏。就是为了拉拢公孙夏,向公孙夏示好,他们也得选徐云川嘛。
这样一来,徐云川被选中的几率比他们直接举荐徐云川大多了,而且不会得罪晋王一派,还能在晋王和曹正卿面前刷一波好感,进一步奠定他跟黄思严晋王一派人马的身份。
于子林当即就表示:“我现在就写一封奏折,向朝廷报告这个喜讯,然后再奏请调曹正卿担任封州知府。同时给曹正卿和公孙大人写一封信。”
刘子岳看他实在是很忙,笑道:“公孙大人这封信就由我来写吧,此事不宜拖,否则消息传回京中,万一提前定下了人选,咱们的计划就失败了。”
两人在书房,各坐一边,开始写信。
当天傍晚,便安排人将信送了出去。
信送出去后,赵世昌也来了,刘子岳与其商量了一阵,决定明日带六千人前去封州,与黄思严汇合,商量拿下袁州和并州的策略。
公孙夏接到信看完后,立即让人将徐云川请了过来,把信递给他看:“云川,你的机会来了。”
徐云川看完后,指了指自己:“让我去,这合适吗?”
公孙夏笑道:“除了你还有谁更合适这个位置?不过最让我心喜的事,此事是由平王殿下提出。”
徐云川看着信上熟悉的字迹,也有些感慨:“我也没想到,当初认识平王殿下时,他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富家公子哥,单纯、无害,如今数年过去,殿下也长大了,心计谋略一样不落。”
他是最早认识平王的人之一,也算是亲眼见证了平王这几年身上发生的转变。
但公孙夏更高兴的是另一点:“平王殿下可能都还没意识到,他这么走下去,由不得他退了。”
这就跟温水煮青蛙一样。最初平王的愿望是当个闲散王爷,多挣点银子,开开心心地吃吃喝喝玩玩,一辈子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