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对,喝酒喝酒,黎大人,多年不见,我敬你一杯。”黄思严热情地给黎丞倒满了酒。

黎丞只得端起酒杯敬了黄思严和郭迁一杯。

但他心里还惦记着正事,没说两句又把事情绕回了这事上:“殿下,那这还要向朝廷禀告你再次遭遇刺杀的事吗?”

刘子岳放下筷子琢磨片刻道:“不用了,人都死了,也没什么强有力的证据,上奏也没什么意思。而且次数多了,人家也不当回事。”

有些话说多了,反而惹人烦,再说了延平帝本来也没多在意他的安危,现在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

他看向黄思严几人道:“现在黄参将带人回南越的事不知有没有传到晋王耳中,但这么大的事是瞒不住的,朝廷迟早也会知晓,咱们得先上奏,掌握主动权。”

黎丞忙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事上:“没错,殿下可是有了办法?”

刘子岳看向黄思严:“你那里可有晋王让你们攻打南越的证据?”

黄思严摇头:“晋王很谨慎,只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喻百胜,后来没在喻百胜的身上和行李中搜到这封信。”

那也没关系,刘子岳问:“你可记得那封信的内容?”

“记得。”黄思严忙点头道。

刘子岳说:“你上奏将这事的起因奏禀圣上,就说你只效忠于朝廷,不愿看南越生灵涂炭,也不愿将刀对准自己人,因此倒戈,杀了喻百胜,但因为这场混乱死伤无数,八万大军只剩了不到两万人,其余六万人都死于了这场内斗中,记得请罪。”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现在怎么说,还不都由他们说了算。这不一下子就将六万大军据为己有了吗?而且还不会引起延平帝的忌惮。不然延平帝知道南越一下子有了十二万驻军,心底肯定会防备他的。

黄思严连忙应是:“好,臣这就去写,写完请殿下过目。”

刘子岳让人拿来笔墨纸砚,他也写了一封信。

对比黄思严的正义凛然,他这封信就充满了卖惨的意味。信里,刘子岳表明自己是黄思严来了才知道这事的,他极为震惊,也非常恐慌,若非黄参将忠心耿耿,这次南越百姓就要饱受战火摧残了,他恳请父皇给他一个公道,并表示,父皇不若将太子之位给晋王,晋王功勋卓越,乃是众望所归,这样也免兄弟反目。

最后刘子岳又表示,南越这地方,人烟稀少,百姓生活艰难,实在是养不起额外的两万人。黄思严带来的这两万残兵的口粮都是官府向当地富户、百姓东挪西凑借的,长此以往,养这批将士恐有些困难,请朝廷定夺如何安置这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