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思微停顿了三秒,换了策略,她缓和了语气:“我看过你的档案资料,从小到大,你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就算是做错了什么事,也可能不是你的本意……”
她的声音柔和下来,这是日常审问里常用的一种方式:给被审问者立人设。
这段话的画外音是在告诉她:“你是一个好人,你的犯罪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就像是给嫌疑人找了一个心理台阶。当嫌疑人在高度紧张濒临崩溃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顺着台阶走下来,把过错归结为其他人,或者是外界环境和其他因素,从而把自己的犯罪经过供述出来。
面对这样的温柔攻击,薛绒紧紧抿着唇,试图用不说话拖延过去,可她并未发现,自己内心出现了一些缝隙。薛绒的大脑不由自主地被洛思微的话引导:“错的不是我,都是因为那些人……”
洛思微没有逼得太紧,她和薛绒又聊了几句,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缓和了一下双方的关系,和她再次搭建了信任。
在薛绒稍微放松下来之后,洛思微继续:“最先供述的人会获得从轻处罚,你要好好想一想,你在这里不说话,你的同学会不会反过来出卖你。”
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当两个嫌疑人被关在单独的房间里,猜疑就形成了,由于不知道对方的选择,他们往往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薛绒表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她的脑中却在想着,如果警察在审问叶如昔,并且给她从轻处罚的许诺,她会怎么说,会不会出卖她?
在不知不觉之中,她与同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薛绒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犹豫和惶恐。
洛思微感觉到了这一点。
可是还不够。
铺垫完成,洛思微决定拿出下一个杀手锏。
“你明明知道一些事情,却不肯配合警方。”洛思微的身体向前,叹了口气,直视着女孩的双眼继续施压,“我对你十分失望。”
洛思微判断,在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之中,薛绒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她遇到事情会询问别人的意见,容易听从别人的命令,她一直在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了什么让别人不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