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蹙了蹙眉,沉声道:“既如此那就回去,只是你需得和你祖母商量好了,只以扰民和节俭的由头,交代他们不可大兴土木,大肆宣扬,如此方能躲得过一劫。”
元春点了点头,现下也只得如此了。
悄悄给贾母送了信回去,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贾母虽然深觉遗憾,但也知道忍得一时之意气,方能长久之道,故此都一一应下。
在她的敲打之下,贾家人虽然也兴致勃勃的建造了省亲别院,可规制并不算大,只把荣国府东院的花园子改造了一番,又拆了宁荣两府后街处的一些民房,统共也只十来亩大小罢了。
不过只这十几亩大的地方,却花了不少心思,亭台楼阁,假山活水,庙庵梅山,莲池竹林,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只是比起别家动辄几百亩的省亲别院,荣国府这个就难免显得小气,京中权宦人家多有议论,那些闲言碎语,甚至都传到司徒晟的耳朵里了。
他心中惊疑,还特特来刺探过元春,被元春以家中弟妹都即将议亲,不好大兴土木,不忍父母过于操劳靡费给挡了回去。
元春的言行并无逾越之处,反而处处谨遵司徒晟的旨意,既表了自己的孝心,又迎合了中宫所言节俭之意,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故此司徒晟虽然疑惑,但也只以为她生性如此,便放下了。
这边忙忙碌碌,那边厢扬州府,林如海溘然长逝。
黛玉哭的晕厥过去几次,司徒瑶早在太医摇头之际就不再四处走动,每日只在黛玉身边陪伴安抚,两人算是一起送走了林如海。
而林如海临终之前的遗折,也早就递到了司徒晟的手中,自愿把家中资产全数上交国库,只求陛下能垂帘幼女,看顾一二。他的折子写的情真意切,饱含拳拳爱子之心,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又有元春在一旁敲边鼓,司徒晟很快就下了旨意。
本着千金买马骨的打算,司徒晟这次的诚意很足:亲自为林如海拟定了谥号文正公,待陛下百年后日后随侍太庙,另加封林如海独女林黛玉为平宁县主,享食邑五百户。
这道旨意一出,群臣哗然,纷纷感叹林如海这辈子活的算是值了。自己配享太庙,女儿也因此被加恩,虽然不曾有个儿子继承衣钵,可谁又能保证不会生个败家子出来的,这般荣宠已经是顶峰了。
黛玉在扬州接了圣旨之后,心中悲喜交加,一面为父亲的付出得到认可而高兴,一面为父女之间天人永隔而垂泪。只是好歹为陛下心意感动,却不再像前几日那样,每每跪到天亮,丝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体了。
等到林如海的七七过后,司徒瑶和黛玉二人把他的棺椁送回扬州安葬,这才踏上回程的船只。而这时候,已经是十月初,京中各家嫔妃母族,都在营造省亲别院,很是热闹。
司徒瑶比他们都要多的优势,便是圣旨下来的时候,她正在江南一带。虽然时常要陪伴黛玉,可毕竟还有许多闲暇的时间,故此借着这股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囤积了许多的锦缎布匹,山石建材,狠狠的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