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人,家里没有孩子读书,或者原本就是商户,因此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或自己的利益。

为了不掏钱也不出力,他们便口口声声说:“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不也活下来了吗?谁愿折腾谁折腾吧,我可不想掺和!”

摊贩们笑呵呵地说:“既如此,那廊桥盖成了你们是不是也不稀罕用?”

“那是当然。”实际上,这些人私下都在笑话楚溪客,认定了这事不可能成。

然而此刻,看到楚溪客把真金白银抬过来,他们酸了,暗搓搓地内涵道:“到底是官府给的钱,楚小哥一个人管着啊?”

“我们乐意让楚小哥管着,关你屁事!”不用楚溪客开口,一位仗义的妇人便擦干眼泪,替他怼了回去。

其实不只这名妇人,经过这几次事件,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并感激着楚溪客,听到有人拐弯抹角诋毁他,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楚溪客感激地朝大伙笑笑,顺势说了提前想好的计划:“咱们这钱能申请到位,说到底是沾了太学生的光,因此我会请几位太学生过来管钱理账,每日开销都会张榜公布。”

这年头,读书人,尤其是那些想要科举入仕的学子最在意名声了,因此不用担心他们会中饱私囊,更不会跟任何人勾结。

楚溪客这样做,就是完全把自己放到了和摊贩们一样的位置,同样出钱出力,却不打算捞取任何好处。

其实就算不这样,大伙也说不上什么,然而他毫不拖泥带水地表明立场,着实让摊贩们对他的敬佩更上一层楼。

从此刻起,东门一条街的摊贩真心实意唯楚溪客马首是瞻了。

第48章

楚溪客最近处于一种忙却不累的状态。

毕竟咸鱼有咸法, 每日找上门的大事小情一箩筐,楚溪客转手就分派了下去。

他很有一种识人用人的能力,往往打上两回交道就能知道这个人能不能用、怎么用最合适。因此, 不同的差事他总能分派给最恰当的人,大家都服气。